巍巍中山陵苏教版第二课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第二课时.ppt

学习目标 (1)能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布局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的说明顺序,语言的生动性。 4.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导游词 从文中选择一处景点,认真阅读书本文字,结合看过的图片来写一段导游词。 学习导游 示例: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 下面我们从陵园布局的组成,理解中山陵的“巍巍”。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⑩ ⑧ ⑦ ⑥ ⑤ ② ③ ③ 北 ④ 1 2 ① ⑨ 理清顺序 【复习解说】 石牌坊 ?中山陵石牌坊,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两个镏金大字。牌坊风格别致,融会了中外建筑的特色,?是一中西合璧的杰作。 墓道 中山陵墓道,这是一条缓长的坡道,大道两旁密植着众多树木,郁郁葱葱,使这条墓道形成了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 陵门 中山陵陵门,屋顶为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顶的设计采用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屋身用花岗岩石砌成,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金光大字。 碑亭题字 中山陵碑亭,亭内正中立高达8米的石碑一座,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出自谭延闿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陵门—碑亭—祭堂 自碑亭往北,地势陡然高峻,因而这段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 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 祭堂前平台 祭堂前平台,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祭堂外观 中山陵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正面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六字。 祭堂室内 祭堂室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室内正中偏北,是一尊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坐像,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墓室外观 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 墓室内部 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及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就安放在这个圆形凹穴中,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 北 墓室 石阶 陵门 小屋 小屋 平台 石牌坊 墓道 石阶 碑亭 祭堂 ① ② ④ ⑤ ③ ③ ⑥ ⑦ ⑧ ⑨ ⑩ 南区 北区 作者是按照由南到北,由外到内,从下到上的空间顺序来介绍说明来介绍说明中山陵的陵园布局。 南 北 外 内 空间顺序 下 上 【讨论·探究】 1.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已经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了,为什么课文还要安排第6小节来介绍说明陵园布局? 第6自然是总说陵园平面布局的,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表现中山陵“巍巍”特点。 2.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表现中山陵“巍巍”特点? ?课文除了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外,在说明石牌坊、陵门、祭堂时,分别介绍孙中山手书“博爱”“天下为公”,和中山先生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来表现中山先生思想精髓伟大。 【讨论·探究】 3.阅读第5小节,思考两个问题: ①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②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万年长青。 【讨论·探究】 ①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 ②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如“浩荡的大江之滨” 【讨论·探究】 5.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朗读第9段,为什么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方法? 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但为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