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陪而不审”现象的系统论解读
“Accompanies does not examine” the phenomenon system theory analysis
李蓉 胡宇清
(湖南 湘潭大学,411105)
摘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功能由环境、结构、要素三者共同决定。将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引入到陪审员制度当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陪而不审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系统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缓解陪而不审现象只能对系统结构和要素进行优化。
关键词:陪审员制度;系统环境;系统结构;系统要素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theory viewpoint, the system function was decided by the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 the essential factor together. Introduction the system theory to the juror system is helpful to understdant the phenomenon produces the reason which the jurors do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ial. I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ystem environment changes difficulty, we can only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elements in order to mitigat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jury system; system environ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system elements
“陪而不审”现象作为当今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纷纷撰文进行研究,探寻陪而不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有的进行理论分析,有的采取实证研究,收获了累累硕果。然而在看来。下面,笔者以系统论方法为研究进路对“陪而不审”现象进行解读。
一、“陪而不审”现象的环境原因
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中,环境具有系统性和先定性。系统和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两者之间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和环境之间是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统一,完全开放或完全封闭都会导致系统运行障碍。笔者认为,作为子系统的陪审员制度和作为大系统的司法制度之间既存在相融性又存在相斥性。我国的司法制度除具有定纷止争的司法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从公检法三家联合办案到为中心工作服务再到强调“两个效果的统一”,都体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陪审员制度作为体现司法民主的载体,契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在人民对于司法腐败表现出不满,政治参与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国家适时出台《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更宣示了陪审员制度的政治涵义,我国陪审员制度的历史也体现出这一点。陪审员制度和整个司法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使命,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二者有相融的一面,这就决定了陪审员制度必然是我国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即使被虚置仍将保留,毕竟体现政治民主的金字招牌不能丢。然而,我国司法制度的设计以国家本位为核心,以行政化为主导,“职权主义”色彩浓厚,国家力量相对于民众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民众高度信任公权力。陪审员制度的基础是司法民主,要求法官和陪审员分享审判权,体现出人民对于国家权力行使的警惕,是民众对国家权力的制衡。这说明陪审员制度和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当子系统和大型系统有冲突时,必定会受到大型系统的排斥,加之,我国陪审员制度可操作性弱,这就注定了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很难一帆风顺,作为子系统的陪审员制度当然敌不过大型系统的强大力量,大型系统必然对子系统进行控制和同质化改造,陪审员制度的虚化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说司法制度是有形的系统环境,那么司法环境则是无形的系统环境,同样会对陪审员制度造成重要影响。众所周知,法院必须要受党和人大的领导和监督。笔者认为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具有当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但这种领导和监督应该是政治领导和制度监督,通过正当程序进行,不应当直接介入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现在十分流行的人大“个案监督”制度和政法委听取“案件汇报”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法院司法独立的一种伤害。如果说前面的做法是为了实现某种意义的“个案正义”从而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那么法院在人事和财政等方面都受控于同一党委和政府从系统论而言,现行审判制度的结构也容易导致“陪而不审”现象的出现。
在现行的法院权力结构中,合议庭作为陪审员制度实施的基础平台处于弱势地位。虽然从法律上而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