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研工作 【概况】2009年,学校科技工作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各阶段任务,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继续强化质量和创新,以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基地、人才、项目一体化推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各学科协调共同发展,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重点工作为主线,统筹布局、全面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郝晓云) 【科研项目与经费】2009年,全校科研经费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实到科研经费总额达55002.12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3.87%,其中纵向经费到款19872.52万元,同比增长12.43%,横向经费到款35129.60万元,同比增长14.71%。新增合同额49137.12万元,其中新增纵向项目经费22336.01万元,新增横向合同经费26801.11万元。 (1)纵向科研课题。2009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380项。①“863”牵头项目课题18项(其中含重点项目1项、专题课题17项),合同总经费4058万元,合作项目6项,经费491.6万元。研究领域涉及新材料、信息、先进制造、资源环境等。其中机械学院刘应书教授牵头承担的863重点项目“煤矿乏风瓦斯分离富集技术”,项目经费1423万元。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7项,总经费3152万元,其中牵头课题2项,合同经费589万元,10项涉及矿山、资源领域。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项,同比增长13%,总经费3387万元,同比增长24%。④973/ITER立项16项,总经费4237.26万元。⑤国家重大专项25项,总经费1479.8万元。⑥北京市纵向项目(不含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4项,新增合同经费1955.1万元。⑦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项,经费91.2万元(限项申报以来最多的一次)。 (2)横向科研课题。2009年新增横向合同651项。①由国家政策引导,高技术企业认定需要而签订专利许可合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签订25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签订金额为1071.1万元。②横向合同经费100万元以上的合同数为49项,合同经费1.27亿元。③与战略合作钢铁企业保持了良好、持续的合作关系。与宝钢签订14项合同,经费374.6万元;与武钢签订11项合同,经费333.6万元;与济钢签订13项合同,经费818.7万元;与首钢签订10项合同,经费348.5万元;与莱钢签订11项合同,经费255.65万元;与马鞍山钢铁签订7项合同,经费352万元。 (郝晓云) 【科研水平与成果】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6项。其中,李晓刚教授等牵头完成的“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项目,建成了覆盖我国典型大气环境类型的国家材料大气腐蚀试验研究站网体系;开展了钢铁材料和热轧带钢产品在我国典型大气环境下腐蚀规律的试验研究,积累了近20年共计50万余个大气腐蚀数据,对于我国研制新型耐候钢和提高热轧带钢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大气腐蚀初期行为和监检测技术的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材料腐蚀学科的发展;建成了我国最为完善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共享服务网络体系,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及社会各行各业,提供钢铁材料大气腐蚀数据。研究成果仅在防腐涂料和施工就直接新增产值近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2009年6月首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该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我校“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研究室”集体和李晓刚教授分别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刘延东国务委员亲自为李晓刚教授颁奖。贺信莱、尚成嘉等参与完成的“高性能造船用钢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连铸坯在3∶1压缩比条件下,生产具有Z向性能的特厚造船用钢;率先采用TMCP工艺生产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特厚造船用钢;率先采用超低碳成分设计和Cu析出控制技术,攻克了特厚板心部性能下降的难题;形成了高性能造船用钢冶金制造技术集成,系列产品在国内外率先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开发的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使鞍钢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生产特厚高性能造船用钢的企业。王新华、成国光、刘雅政等参与完成的“转炉流程生产优质特殊钢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成功开发了特殊钢转炉冶炼、超低氧钢炉外精炼、窄淬透性带宽控制、特殊钢控轧控冷等7项关键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6项发明专利授权,形成了齿轮钢、非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CrMo钢等产品系列,其中CrMo钢和抽油杆用钢产量均占国内市场的1/3,铁路货车制动梁用钢占国内市场90%,齿轮钢产量居国内第四,产品为众多汽车厂采用。每年为首钢创造超过亿元的经济效益。张欣欣教授参与完成的“干熄焦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开发和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