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0.2 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标准 ITU—TS建议的语音压缩的标准 G.711:采用PCM编码,采样速率为8kHz,量化位数为8bit,对应的比特流速率为64kbit/s。 G.721: ITU建议的 G.721将64Kbps的比特流转换为32Kbps的流,它是基于 ADPCM技术。每个数值差分用4位编码,其采样率为8kHz。 2.10.2 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标准 G.723: G.723是一种以24Kbps运行的基于 ADPCM 的有损耗压缩标准。其音质不如非压缩的 G.711PCM 标准以及基于 SB—ADPCM 的 G.722标准。G.723.1和G.723.2用于H.324标准。 G.728:它的 比特率为16Kbps,带宽限于3.4kHz。其音质比 G.711或 G.722差得多。它基于一种称为低延迟代码激励线性预测(LD—CELP)的向量量化技术。 2.10.2 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标准 CELP是一种常用的语音压缩技术。它用于美国联邦标准1016,可将语音压缩至4.8Kbps。美国联邦标准1015使用 CELP的一个简本,称为线性预测编码(LPC)。 LPC一10E标准可以运行于2.4Kbps。采用了一种向量量化方法。声音听起来有点象机器在说话, 但4.8Kbps与电话差不多。 2.10.3 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压缩标准 调幅广播质量:50Hz-7kHz,称“7kHz音频信号”。 G.722:G.722基于子带 ADPCM技术 (SB—ADPCM) ,它是将现有的带宽分成两个独立的子带信道分别采用差分脉码调制算法。 G.722压缩信号的带宽范围为50Hz到7kHz,而 G.711 仅限于3.4kHz。其比特率为48、56、64Kbps,在标准模式下,采样速率是16KHz,幅度深度为14比特。 2.10.4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 高质量的声音信号频率范围: 50Hz-20kHz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高质量声音压缩标准为MPEG音频。MPEG-l的音频信号在ISO 11172-3文档中的描述。MPEG音频不是单个一种压缩算法,而是3种音频编码和压缩方案的一个系列。 MPEG 声音编码分为:层-l、层-2、层-3。随着层数的增加算法的复杂度也增大。 2.10.4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 所有3层都分级兼容。最复杂的译码器(即在层-3工作的译码器)也可对层-2或层-l的码流进行译码。 所有3层都运用同一原理:变换编码和子带编码。 频谱被分为32个子带。 应用快速博里叶变换来表示高频域中的信号。 应用心理声学模式来变换信号以估计刚能引起注意的噪音级。 层 l、2 和 3主要在最后一个阶段--即量化阶段的方式上有所区别,但不是唯一的差别。 2.11 图像和视频的压缩 2.11.1 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方法 图像和视频压缩方法 无失真压缩 有失真压缩 Huffman编码 行程编码 算术编码 LZW编码 预测编码 运动补偿 变换编码 DCT变换 小波变换 子带编码 模型编码 分形编码 基于重要性 滤波 子采样 矢量量化 混合编码 JPEG MPEG H.261 2.11.1 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方法 原始的彩色图像,一般由红、绿、蓝三种基色的图像组成(R、G、B)。然而人的视觉系统对彩色色度的感觉和亮度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彩色空间表示。 H、S、I彩色空间:H为色调、S为饱和度、I表示光的强度或亮度。 Y、I、Q方式和Y、U、V方式:这两种表示方式的一个共同点是用其中一个分量Y表示象素的亮度,用其余两个分量表示象素的色度。 * 参考文献 罗万伯.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7-900120-57-2,2004 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2年9月 黄孝建.多媒体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钟玉琢,沈洪,吕小星等.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 马华东.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Ralf Steinmetz and Klara Nahrstedt.多媒体原理(第一册).白金榜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J. Ziv and A. Lempel,“A Universal Algorithm for Sequential Data Compres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