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梁淼新生儿复苏.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柯梁淼 新生儿窒息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5秒钟内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内,但同时也要避免温度过高。 2.体位: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肩娩出前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注意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 ,吸引器的负压100mmHg(1mmHg=0.133kPa,10-13KPa)。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 复苏图解 PS: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是稠或稀,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有活力:强有力的呼吸、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 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湿毛巾。 5.刺激: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无效,需要正压通气。 (二)初步复苏 复苏图解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充分的正压通气。 1.指征: ⑴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⑵心率100次/分。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⑴通气压力:20~25cm H2O(1cmH2O=0.098kPa), 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先给2~3次30~40cm H2O通气后,维持在20cm H2O。 ⑵通气频率:40~60次/分(胸外按压时为30次/分)。 ⑶有效的正压通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同时以胸廓起伏、呼吸音及氧饱和度来评价。 (三)正压通气 ⑷面罩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如正压通气效果不好,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 ⑸ 充分正压通气30s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须继续施行正压通气,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⑹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通过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有关用氧的推荐:足月儿可用空气复苏,早产儿开始给30%~40%的氧,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如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 生后导管氧饱和度标准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6 min 85%~90% 复苏图解 (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的指征 ⑴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 ⑵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需要延长。 ⑶胸外按压。 ⑷经气管注入药物。 ⑸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2.准备:在每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常规备用。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直管(无管肩)、不透射线和有厘米(cm)刻度。如使用金属管芯,不可超过管端。 表1 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新生儿体重(g) 体重(g) 导管内径(mm) 唇-端距离( cm) ≤1000 2.5 6~7 ~2000 3.0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