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课件.ppt

填空:如图:在△ABC中 ?五 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七、说教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A B 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A B 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A 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腰 腰 底角 B D C A 大胆猜想 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 你还能发现它的其他特征吗? (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角 重合的线段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2: 我猜想: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D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2: 分析: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提问:这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题设和结论?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 等吗? 已知: 求证: △ABC中,AB=AC ∠B=∠C 证明: A B C 引导学生推理证明性质 活动3: A B C D 1 2 作△ABC 的中线AD 作顶角的平分线AD 证:△ABD≌ △ACD (SAS) 证:△ABD≌ △ACD (SAS) 作△ABC 的高线AD 证:Rt△ABD≌Rt△ACD (HL)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设计意图 通过一题多解的思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推理证明性质 活动3: A B C D 论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求证:AD平分∠BAC ,AD⊥BC 已知:在△ABC中,AB=AC,AD是底 边BC上的中线 引导学生推理证明性质 活动3: 我得出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D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线、底边上中线、 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 合一”)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师生共同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3: 2 D A B C 1 (1) ∵ AB=AC ,AD是角平分线, ∴AD⊥ , =CD (2) ∵ AB=AC,AD是中线, ∴ ⊥ ,∠_=∠_. (3) ∵ AB=AC,AD 是高, ∴ _ = _, ∠_=∠_. 性质1:∵ AB=AC ,∴∠__=∠__ 性质2: 几何语言表示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 ① 顶角+2×底角=180° ② 顶角=180°-2×底角 ③ 底角=(180°-顶角)÷2 ④0°<顶角<180° ⑤0°<底角<90° 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5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为8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拓展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当中的应用。 ?3.体验新知,学以致用 1、填空 2例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