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李春荣1,王文科1,曹玉清2 ,王丽娟1 1.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2吉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023以炼油厂污水池底泥中分离的3株细菌和3株真菌为供试微生物,陕北黄土(0~20 cm)制备的土壤悬浮液为土壤微生物对照,灭菌培养基为非生物降解对照,研究不同组合微生物的生长动态及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将不同组合的微生物接种到石油烃质量浓度为10000 mg·L-1的液体培养基中,29 ℃±1 ℃,摇床连续培养50 d。于0 ~72 h内取样,进行微生物生长动态检测;于5~50 d定期取样,考察培养基中石油烃降解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单独外源菌降解效果优于混合外源菌和土著微生物,25 d后土著微生物生物降解率超过混合外源菌。外源细菌、外源真菌、混合外源菌和土著微生物50 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71.54 %,60.13 %,47.26 %和51.49 %。土壤细菌对石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外源细菌降解效果最好。 石油污染土壤;细菌;真菌;微生物降解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0113-04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国家在提高原油产量的同时千方百计寻求开发新的石油资源。然而,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储藏、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检修、意外事故或操作不慎等原因使相当量的石油进入环境,导致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据报道[1-3],辽河油田周围有的土壤含油量超过10000 mg·kg-1,远远高于国家农业标准临界值500 mg·kg-1;延河岸边油井所在的典型污染断面石油含量高达13460 mg·kg-1 ,一般断面也高于1388 mg·kg-1;大庆、辽河等油田的重污染区的表层土壤(0~20 cm)石油含量达30~50%。石油污染土壤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激发人们不断发明、探索更为有效的技术对其进行修复。目前用于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前两种方法比较成熟,但费用昂贵,存在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不需大型设备、场地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倍受关注[4~8],近十几年来该项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9-13],因而,寻求高效石油降解菌是提高石油烃生物降解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自主分离的6株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摇床培养研究了不同微生物组合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供试土壤采自洛川试验田,属粉质黏土,总有机碳1.82%,总氮质量分数0.15%,总磷质量分数0.13%,总钾质量分数2.17%,pH值为7.2;实验用石油密度为0.852~0.893 kg·L-1。主要仪器: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AL204-IC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TOC-VCPH总有机碳测定仪,日本岛津公司。 供试外源菌为自延安炼油厂污水池底泥中驯化、富集、分离纯化得到的嗜油菌,其中,细菌3株,分别属节细菌(Arthrobacter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微球菌(Micrococcus sp.);真菌3株,分别属木霉(Trichoderma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 细菌计数用牛肉蛋白胨培养基,真菌计数用察氏培养基。液体培养选用基本培养基,成分如下:K2HPO4 0.40 g,Na2HPO4·12H2 0 0.6 g,MgSO4·7H2O 0.2 g,CaCL2 0.01 g,FeSO4·7H2O 0.01 g,MnSO4·H2O 0.02 g,NH4NO3 1.00 g,葡萄糖2.0 g,母膏0.5 g,蒸馏水1000 mL,pH值7.0。 将基本培养基分装于250 mL三角瓶中,每瓶装100 mL,于121 ℃,灭菌20 min,冷却后向其中各加入1000 mg石油烃,得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0 mg·L-1的含油培养基。分别用五组不同组合的微生物进行接种:3种细菌混合菌(Ⅰ),3种真菌混合菌(Ⅱ),3种细菌与3种真菌混合菌(Ⅲ),土著微生物菌悬液(Ⅳ),无菌蒸馏水(Ⅴ)。六种外源菌菌悬液活细胞数约106 ~107个·mL-1,单菌种接种量均为1 mL;Ⅳ,Ⅴ(对照)处理的接种量均为3 mL。接种后于29 ℃±1 ℃,120 r·min-1,摇床培养50 d。分别于0 h,5 h,10 h,15 h,20 h,25 h,30 h,35 h,40 h,45 h,50 h,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