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西街文化融合的变迁探寻规划新思路
[摘要] 中国有着众多的历史街区,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今天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得以传承及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阳朔西街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走访、网络信息查询等,探寻上世纪末西街中外文化融合的历史现象以及湮灭的原因,结合韩国仁寺洞、上海新天地等历史街区文化融合发展案例,提出西街应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着重维持人文景观,并提出培育新的文化交融载体以再现新时代“西街传奇”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 阳朔西街,历史街区,文化融合,规划思路
[Abstract] China has a historic district numerous, preserved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oday, how to inherit and fu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ultu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the issue. This paper takes Yangshuo West Stre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visits, network information query, search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West cultural fusion historical phenomenon and annihilation reasons, combined with the Insadong of Korea, Shanghai new world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cultural fusion and development case, the West should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ing mode, focuses on maintaining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e carrier, new planning ideas to reproduce the new era of Street legend.
[Keywords] Yangshuo West Street, historic district, cult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其保护的对象是一片有生命的、正在使用的街区,是静态与活态的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重庆磁器口都是保护历史文化载体与内涵、改善生活环境并焕发经济活力的成功案例。西街有着中国众多历史街区所没有的独特的、自发的、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而产生的中外文化交融及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上个世纪末西街被冠以“地球村”的称号并引发了研究热潮,这些研究著述展现了上世纪末西街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在商业经济冲击下西街文化庸俗化的担忧,本文对史料及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及分析,旨在如何再现“西街传奇”。
2.西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碧光万道绕城通,拥出莲峰接太空。一色翠屏开保障,人家都在书画中。——碧莲峰:清.廖学古[1]
阳朔县位于中国广西的东北部,桂林市区东南,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美丽的山水是阳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桂林至阳朔八十多公里的漓江山水宛如一幅精致画卷令人沉醉,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传颂于世的赞美诗句。阳朔古镇以前是一个村落,名羊角村,秦时已有人定居。隋开皇十年(590年),县城由熙平迁来,取羊角的谐音定名阳朔,自此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历代相沿,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2]
西街位于阳朔县东南方向,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全长1180米。西街是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在隋开皇十年设置阳朔县时,就已有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西街雏形。其西街的得名缘由其地理方位,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