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探讨
摘要:作为黄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黄土滑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研究其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研究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机理及防治措施,论文阐述了黄土滑坡形成的内在控制因素和外在诱发因素,分析了灌溉型黄土滑坡、暴雨型黄土滑坡、工程型黄土滑坡和地震型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总结了绕避、监测预报、简单工程处理、彻底根除滑坡灾害的滑坡防治方法,提出了改变滑坡几何形状、排水、支挡、斜坡内部加固等滑坡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滑坡;机理;防治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loess area, the loess landslide for countries and people bring significant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asur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system research of loess landslides forming conditions,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paper expounds the loess landslid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analyzes the irrigation type loess landslides and heavy rains on loess landslide, loess landslide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f loess landslide formation mechanism, sums up the wound for preventing,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simple processing, eradicate the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landslide disaster, put forward the change of landslide geometry, internal drainage, retaining wall, slope reinforcement, landslide treatment measures.
Key words: loess landslides; The mechanism;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引 言
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多孔隙弱胶结的特殊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中、下游的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南和青海,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也有零星分布,总面积64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3%。黄土特有的大孔隙、湿陷性和低强度特性造成多发的环境地质灾害,如地基沉陷、崩塌、坍塌、滑坡等,其中黄土滑坡具有频发性、广布性、复杂性和灾难性,严重危胁人民生命财产和水、电、交通等工农业设施安全,成为黄土地区一种典型的灾害现象。
长期以来,国内外致力于研究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发展变形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在国外,太沙基[1,2]是从土力学方面研究滑坡机理的开拓者,他主要从滑带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来揭示滑坡机理,同时也注意到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之后,赫佛利[3]、摩根斯顿[4]等定量地研究了孔隙水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捷尔[5]关于土体蠕变过程的研究把滑坡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在国内,许多工程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以及滑坡防治专家对滑坡形成的条件和作用因素、滑坡的受力状态、滑带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滑坡的破坏模式及发育阶段等与滑坡机理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代表人物如徐邦栋[6]、张倬元[7]、王思敬[8]、高根树[9]、王家鼎[10]等。
1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
黄土滑坡的形成受内因(内在因素)和外因(诱发因素)两个条件控制,有利于斜坡破坏的内因决定着其潜在的不稳定性,外因又将促进这种不稳定性的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滑坡灾害。滑坡形成的内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构造、地下水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