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沟隧道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沙沟隧道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概述 【1#公路】1#隧道在大沙沟沟口下游侧进洞(进口里程K1+065.00,高程419.29m),隧道从大沙沟下通过,绕避左岸泄洪洞尾水洞、厂房尾水洞、电站地下厂房、导流洞等工程区及河岸陡峭地形段,在大坝上游约1.40km位置兴田沟沟口下游侧出洞(出口里程K4+948.00,高程441.28m),全长3883m;洞内设平面交叉连接至左岸厂房尾水洞平台【102#公路】、至厂房和安装间【101#公路】、至上游围堰【103#公路】,隧道总体走向平行金沙江。【1#公路】1#隧道为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公路等级为露天矿山二级公路,隧道净空12.0×5.0m,进厂交通段最大纵坡3%(施工临时交通段最大纵坡:5.5%),路面结构类型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fcm=6.0MPa),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隧道工程主要项目包括洞口明挖、坡面防护、超前支护、洞挖、喷锚支护、钢支撑、防水层、砼衬砌、路面砼及隧道永久照明、消防设施等。隧道主要施工技术特性见下表 所示。 隧道施工工程特性表 洞长 (m) 围岩类别、洞长(m) 主要工程量 Ⅱ Ⅲ Ⅳ Ⅴ 明挖 (m3) 洞挖 (m3) 砼 (m3) 喷砼(m3) 型钢 (kg) 锚杆 (根) 钢筋 (kg) 3883 30 100 90 3663 10980 487334 117731 15601 292943 92179 2764088 1.2工程地质条件 (1)隧洞进口段 K1+065.00~K1+128.00隧洞进口段,长63m,基岩裸露,边墙及底板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十三层(P2β13)顶部角砾集块熔岩、紫红色凝灰岩,顶拱为第十四层(P2β14)下部致密状玄武岩,强度较高,地层产状平缓,岩体风化卸荷较强烈,据地质调查估计,弱风化水平深度约40~50m;强卸荷水平深度约10~15m;弱卸荷水平深度约40~50m。岩体多发育短小裂隙,优势方向主要有3组:①N30°W/SW∠70~80°,延伸长1~2m,普遍张开2~3cm;②SN/W∠70~80°,延伸长2~3m,闭合无充填;③N30°E/SE∠20~30°,延伸长1~2m,闭合无充填。地表水流丰富,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隧洞围岩稳定性差,应加强支护处理措施。 洞脸边坡稳定受风化卸荷控制,构造裂隙延伸短小,整体稳定性较好,注意局部掉块现象,开挖坡比为1:0.75,并采取支护处理措施。洞口顶拱附近为大砂沟的沟口,沟谷切割较深,常年均有水流,洪水期流量可达1~5m3/s,应加强排水处理措施。 (2)隧洞洞身段 K1+128.00~K4+898.00隧洞洞身段,长3770m,上覆埋深一般150~300m,最大可达400m以上,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3~13层(P2β3~P2β13),岩性为致密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含斑玄武岩、玄武质角砾集块熔岩等,岩体新鲜,强度高。 地层产状平缓,层间、层内错动带较发育,隧洞线将遇到C3~ C12等10个岩流层界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构造错动,错动强度由低高程向高高程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分布在12-13(C12)、9-10(C9)、8-9(C8)、7-8(C7)之间,破碎带宽度一般厚5~10cm,局部可达20~30cm,错动带物质大多为0.5~3cm的玄武岩角砾、碎块,夹少量岩屑,极少含泥。层内错动带在各岩流层中随机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8层中部、6层中部、5、4层等部位,次为9、7、12层,而10、11、13层较少,据坝区勘探揭示,错动带长度以20~50m为主,小于10m和大于100m的较少,破碎带宽度一般为2~5cm,局部可达10~20cm,由角砾、碎块组成,含少量岩屑,极少含泥。 隧洞深埋部位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σ1=16~20Mpa,方向N60°~70°W,属中等应力区,围岩强度应力比S>4。隧洞沿线为基岩裂隙水,岩体透水性微弱,地下水不活跃,洞壁一般干燥。 隧洞沿线岩体新鲜完整,嵌合紧密,岩体多呈块状~次块状结构,地应力量值中等,地下水不活跃,围岩稳定性较好,以Ⅴ~Ⅵ类围岩为主,具备成硐条件。层间、层内错动带发育段围岩稳定性较差,为Ⅲ类。 (3)隧洞出口段 K4+898.00~K4+948.00隧洞出口段,长50m,上覆埋深一般10~30m,最大可达50m。地表分布大片崩坡积覆盖层,厚度一般3~5m,最大可达10m,粒径大小相差较大,结构松散。基岩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四层(P2β4)中上部,岩性为含斑玄武岩、角砾集块熔岩,强度较高,岩体风化卸荷较强,据地质调查估计,弱风化水平深度约40~50m;强卸荷水平深度约10~15m;弱卸荷水平深度约40~50m。岩体多发育短小裂隙,优势方向主要有

文档评论(0)

77163525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