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標:傳統風華,引人入勝
小標:曾厝社區的傳統技藝
字數:2301
圖片:12
深秋時分,秀水鄉無垠的平原上金黃稻浪綿延起伏,低垂飽滿的稻穗如謙卑農人,默默奉獻這片溫暖土地。此地曾厝村自古傳頌「有曾厝的地理,無曾厝的站起;有曾厝的站起,無曾厝的地理」俗諺,告誡著後世子孫謙虛為懷的處世之道。
傳統技藝嫡傳後世
曾厝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社區,由於居民大都從事農作,一年四季的播種、耕種、收割,大家都會互相幫忙,至今仍保存著這種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住在曾厝的人們珍惜彼此的感情,所以也加深了曾厝社區的凝聚力,也因為如此,曾厝社區早在大約10年前就已開始推動社區營造,靠著居民們的向心力與積極參與,漸漸展現出不同的新風貌,總讓外來的遊客讚嘆不絕。
曾厝的街道乾淨異常,深秋的涼風吹過稻田,一般農村路旁雜草叢生、農舍傾頹荒蕪的情形,在這裡幾乎不見。走進曾厝社區,路旁花朵鮮麗,入口處聳立由古老木製電線桿改製而成的歡迎牌樓,古樸的磚造農舍錯落其間。此地過去有許多出名的泥水匠師,因此還保有著許多傳統的老技術,以及傳統的器具。現今在當地有一條「大厝巷」正是因匠師們以專精技術為自己建造的紅磚瓦房,因為數棟連成一片因而得名。
隨著時代進步,為讓這些文化及文物能夠完整的留傳下來,社區居民共同思考,逐漸發展出馬賽克工藝技術,藉由改善環境的善意,再加上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力量,在民國92年成立馬賽克產業班,將馬賽克藝術結合社區美化。至民國97年時,知名的馬賽克藝術家簡源忠先生也加入團隊,使得當地馬賽克藝術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同時社區發展協會也積極培訓種子教師,研發馬賽克DIY材料包等等。片片細碎的馬賽克,其中蘊含了社區居民對這片土地的濃濃情感,成為社區文化中的美麗與驚喜。現今的曾厝社區從住家外牆、信箱到社區各角落的小公園座椅等等,處處都可見到各具特色的馬賽克拼貼藝術作品,相當別緻。
民俗陣頭老幼齊心
曾厝社區另外還有一項富有歷史意義的民俗技藝,即當地的舞龍隊。成立於民國91年的曾厝舞龍隊,是彰化縣眾多社區中相當出名的一支表演陣頭,也是彰化縣唯一由社區所成立的舞龍隊,除了曾在「2003年社區總體營造全國年會」時受邀演出之外,也時常受邀到全國各地表演。這支舞龍隊最大特色,除了龍頭是由專業老師傅幫忙製作外,其餘舞龍道具皆是由社區媽媽們自動自發,在下班後至社區活動中心集合,一起挑選材質,一針一線共同縫製出來,衣服、鞋子、鑼鼓等道具,也全都來自居民們的無私奉獻。一條龍有爸爸的籌款、媽媽的女紅、小孩的活力,真的是全體總動員。
一般農村社區往往因缺乏人手,偶有舉辦活動也多由老年人參與,但曾厝社區卻顯得人丁興旺、活力十足。社區內老、中、青三代經由每週的打鼓及龍身走位練習,兼顧傳統文化與創意,也鞏固了社區居民的團結。
曾厝社區現任理事長黃國財先生表示,以一般舞龍來說,包括龍身、龍珠、掌旗,得二十個人才動得了,龍身必須每個角度不差地跟著龍頭跑,龍尾更是吃力,為了讓整個表演看起來生動活潑,還得不斷擺動,通常龍頭跑一步,龍尾就得跑四步,因此為了維持豐沛的體力,必須隨時有兩三班人替換,還要很有默契地觀察夥伴的體力狀況,隨時下場接替。舞龍除了可以提倡正當休閒娛樂,又能發揚社區傳統文化精神,是一項非常有意義又能健身的活動。透過舞龍活動,年輕人精力有所發揮,也體會到團體協調的重要性。
人間勝地處處美景
順著村內指標而行,遠遠望見以酒甕堆積起來的柱子,當地著名的酒甕公園映入眼簾,黃理事長笑稱此甕柱是「曾厝的101」,也是曾厝社區的精神象徵。
酒甕公園故名思義就是以甕建造出來的公園,其中使用的酒甕是在民國93年時,縣政府所提供的400個埔里酒廠廢棄酒甕,土地則是由社區的義工-林幅先生將自己的農地面積 1.8 分借給社區使用。居民們以酒甕配合上馬賽克拼貼工程的創意設計合力完成公園建設,從砌磚、擺甕、用竹架搭設入口門坊及設置噴水甕牆、蓮花池等,完全都是自費完成,而且全都採用生態工法,一磚一瓦營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園區。設立至今雖已歷經數年風雨,卻仍保持著一片翠綠的盎然生機,由此即可以看出曾厝居民愛物惜物,與對社區意識的重視。酒甕公園旁另設有籃球場,提供喜愛運動的人在此運動。
其實在曾厝社區的各處鄉村小道裡,四處都散佈著精緻小公園。其中另有一座非常具有特色的馬賽克公園,內有由社區居民與駐村藝術家費時三年製成的馬賽克牆,是以曾厝當地景色、舞龍隊等為主題,拼貼出溫暖而富有人情味的農村景象,生動而有趣。居民還將廢棄的瓷馬桶加上馬賽克拼貼,搖身一變為充滿趣味的座椅置於園內涼亭,讓人不禁莞爾,也不得不讚嘆居民們的巧思。
每逢清晨黃昏,曾厝居民們扶老攜少在此運動、散步、泡茶聊天話家常,小孩們在草地上嘻戲、玩耍,涼風吹來陣陣稻香,這般閒適的農村生活在曾厝隨處可得且輕鬆自在,彷彿召喚著久居都市的遠來客人,趁著秋高氣爽,不如拋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