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跟梦一起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会跟梦一起走   江洲镇是位于长江中心的一个冲积洲,四面环水,与九江市隔江相望。周玉阳的家就在这个洲上,从九江市新港镇的渡口出发,乘坐10分钟的大型渡船涉江而过,到达对岸后,还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   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小村落里,周玉阳的家显得很特别,在他家大门前的一块水泥地上,立着一个篮球架,这是周玉阳为住在他家里的那些贵州学生们专门修建的。在房子的后面,一幢拟投资40万元建设的学生宿舍已经打好了墙脚,正开始堆砌墙面。   “上次我带学生参加浙江电视台《中国梦想秀》节目后,一家企业老板表示将捐资40万元为这些孩子建学生宿舍。虽然钱还没有到位,但早点把宿舍建起来让学生住进去我才心安。”周玉阳向记者介绍说。   新建的学生宿舍又规划了半个篮球场,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小池塘,让远离家乡的贵州学生住得舒心。2012年9月秋季,周玉阳从贵州山区带来了15名农村学生到江洲就读,后来增加到20名。为了这些贵州孩子,他倾其所有,卖掉了在深圳的4套房子与1部小汽车,夫妻俩放弃了在深圳的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有人说他傻,而他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值得!他就像来往于长江中的一条条船,牺牲自我,把孩子们一个个地载渡到知识的彼岸。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如果没有在汶川灾区救灾的那段经历,也许会没有我后来的这些助学举动。”周玉阳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周玉阳和妻子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被灾区里的事情感动着,牵挂着,常常泪流满面。地震7天后,周玉阳通过电视得知灾区需要志愿者,于是决定前往,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在灾区,他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抬担架,转移伤员。14天后,他返回深圳,稍作休息后,又重返灾区,此番他带上了妻子与11岁的儿子。妻子与他一起从事志愿者工作,儿子就在当地读书。直到年底,他们才回到深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不仅花掉了自己七八万元的积蓄,也彻底改变了以前确定的怎样积蓄物质与财富的人生目标。“从灾区回来后,我继续在单位上班,可对上班挣钱我再也提不起热情了。记得当初去灾区,只想到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帮助灾区人民,现在我对人生与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觉得生命中还有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周玉阳说。   1989年,周玉阳初中毕业后考取江西对外贸易学校,1992年被分配到九江市工作,这在当时可以算是端上了“铁饭碗”。可是,1995年,不甘平庸的他毅然决定去深圳打拼,先从他熟悉的外贸做起。然后又去了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做经纪人,主要从事策划与销售。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终于跻身于“白领”阶层,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购买了房子与汽车,同时也把户口迁去了深圳。如果不是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之行以及后来去贵州山区支教,他现在应该还在深圳干着体面的工作,过着舒适的日子。   2009年底,周玉阳从网上得知香港的“慈福行动”在招募志愿者前往贵州的贫困山区扶贫、助学。2010年3月,周玉阳通过招募,顺利地成为该行动的一员。周玉阳卖掉深圳的房子与汽车,辞掉每月一两万元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而后他被安排到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支教。他们的报酬,只有每月500港元的生活费。   虽然到石板村之前,周玉阳就对这里的贫困偏僻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他真正来了后,还是被这里的贫困与偏僻所震撼。石板村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不通汽车,从村里到乡政府所在地要走3个多小时。从乡镇到县城需再步行几小时的山路,因此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这里,直到2008年才通上电,多数家庭都住在茅草房里。由于贫困与闭塞,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1000多人口的村子,完整地读完初中的学生不超过20人。石板村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得去集镇上学,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于是读完四年级就都辍学了。   周玉阳刚到石板村,学校里只有9名学生。他来到后,挨家挨户地做家长们的工作,动员辍学的孩子返校,学生逐渐增加到了30多人。周玉阳挺过最初的三个月后,毅然把孩子也接到当地来读书,因为没有住宿安置点,他与家人就住在当地的百姓家中。   当时该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学生读五、六年级需要到很远的集镇上去读,致使很多学生辍学。周玉阳向“慈福行动”机构与当地教育局提出建议,在教学点增加五、六两个年级,此项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支持,他于是积极地动员辍学的孩子重新返校。陇雪与罗敏两名女生,重新返校时,已经辍学在家放羊两年了,也有人上门来提亲,经过周玉阳再三做工作,她们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学校。经过多日的奔波,他先后动员了15名孩子上五、六年级,他一人承担15名孩子的教学任务。而他的妻子刘晚凤则负责对女生的生活、心理辅导,纠正孩子们一些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