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学生历史感现状实证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青年学生历史感现状实证分析   摘 要 高校青年学生历史感是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感的晴雨表。课题组通过对包括本校在内的武汉市五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得出当代中国高校青年学生历史感主要内容和存在方式等方面信息,进而提出增强高校学生历史感的相关对策或思考。   关键词 演高校学生,历史感,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3)18-0065-06   历史感是高校人文及社会科学各专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形成的人文前提。当前,我国高校内外普遍存在一种历史感淡薄的倾向。2011年“北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的作文以鲁迅的名言“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为题,要求学生作文议论,反映了“北约”高校对历史感现象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治界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的强调,背后也莫不隐含着对科学历史观的深深忧虑。没有历史感的民族,是一个容易折腾、也喜欢折腾的民族;没有科学历史观的社会,难免社会处处急功近利,数典忘祖,浮躁、冲动,责任全无,何来社会和谐?因此,历史感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高校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当代中国高校青年学生历史感究竟怎么样?在历史感方面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何在?取何对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组对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内的五所高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全部事实,但对于我们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科学历史观现状还是有一定帮助的。①   如果我们承认历史感和历史观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历史感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说的,“不是一种对历史的观察方法或观察角度,也不是一种观察事物的历史方法或历史角度或历史眼光”,②甚至“是很难能用语言表述清楚的”,③而恰恰相反,作为一种“因历史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状态”,④历史感无一不是以一定历史观为依托的对所见所闻历史的可言可道的真实感受,它包括历史真实感、是非感、价值感和敬畏感等主要情感状态。   1.关于历史的真实感   历史真实感是历史感的首要存在方式,是人们关于历史现象的其他感受乃至理性认识产生的基础。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青年大学生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接受较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知识的教育,应该说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强烈的。在形形色色的历史感中,历史真实感确实是最突出、最令人关注的一种。然而,这一最基础、最令人关注的历史感状态当前也最叫人担忧。因为,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针对同学们所接触的历史课教材①内容真实性判断这一题目。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当前历史课教材内容都是真实的仅89人,占7.3%;认为是半真半假的952人,占79.3%;认为都是失真的、主观的,是由史学家们编写的160人,占13.3%。同时,无论是初高中还是高校的有关历史的课堂教学,授课老师讲述最多的仍是历史事实,同学们得到的最多的仍是历史的叙述性描述,而历史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即在课堂的历史叙事与客观的历史事实之间是否有距离甚至有失真的感觉呢?对于这一问题,在调查中,认为当前我们接触到的历史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实的仅273人,占22.8%;认为历史的叙事歪曲了部分历史事实779人,占64.9%;认为历史的叙事与历史的事实之间有很大的矛盾148人,占12.3%。显而易见,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有历史事实真假的认知心理和需求,也说明,我们的历史任课教师对高校历史教材和课堂授课的内容真伪应有高度的重视和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   2.关于历史的是非感   历史真实感是人们有关历史的其他认知和感受发生的基础;有了历史事实的真实感,就可能有历史是非感、历史价值感、历史归属感、历史敬畏感等情感感受。在历史真实感的基础上,排序第一的当然就是历史是非感。历史的是非感是人们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的是非对错进行的认知判断。那么我们高校学生的历史是非感究竟怎样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了词作者对悠悠历史进程中的是非对错判断总是随着特定历史人物的逝去而烟消云散的淡淡无奈和对历史评价意义莫名虚幻的号啕高歌和调侃咏叹。高校学生历史的是非感是否真的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用大学生们流行的网络词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吗?我们调查的结果,持观点“历史是非由后人评说,当事人什么也没有”的164人,占13.7%;“历史嘛,成王败寇,无所谓是非”315人,占26.2%;“历史自有公论,不是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721人,占60.1%。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历史的是非感还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期待。当然部分高校学生历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