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料名称: 应考指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考指导
?
?
一、课程说明及教材分析
1. 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3.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及其主要结构: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
二、考试题型分布及考点分布
1.考试题型和分值:
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简 答 题:6分× 5(道题)=30分
论 述 题:10分×2(道题)=20分
2.历年考题出题规律和趋势
(1)客观试题,即单选、多选题“各章全面覆盖”。每次考卷各章均有知识点。
(2)主观试题,即简答、论述题“同章不出二题”。7个主观试题必然分布于七章。目前各章均有问题考过。从前5张国考卷分析看,至少4次考过主观试题的章是:第二、四、五、六、八、九章(4次);第十章(5次)
(3)各章分值“趋于均衡”。如果某章中出了主观试题,这一章中的客观试题就会少,甚至不出;反之,某一张中客观试题出的较多,这一章中主观试题就会少出甚至不出。从考试出题的趋势上看,一般是各章分值约10分左右。
(4)各类题型内容“不重复”。某方面问题,在主观题有,肯定不会再在客观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反之,亦然。
?
例:2009年10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卷各章分数比值分析:
?
三、各章重难点简析
(说明:以下所列的重点难点,是就理解教材和整个课程而言,不能简单等同于某张考卷的重点)
?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2.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新产生的两个阶级
4.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过程、失败原因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酝酿到失败的过程
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3.洋务运动的宗旨、主要内容和结局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失败原因
5.戊戌维新运动从酝酿到夭折的过程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失败的过程(组建革命组织、革命政党、宣传革命的活动、与改良派的辩论、组织的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和评价
3.中华民国的性质和措施
4.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5.孙中山的继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等活动)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思想运动特点、早期党的组织建立和活动情况)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5.中共二大、三大的内容和意义
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工农运动的高涨、北伐战争的推进等)
7.国民革命的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统治的性质和其统治下的社会状态
2.邓演达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3.八七会议和三大起义
4.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和理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
5.土地革命的内容(两个土地法、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6.三次“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发生原因
7.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8.长征的历程及其意义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的历程及其政策(九一八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市区重点中学一览.doc
- 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doc
- 语言学导论考试题目 英语专业.doc
- 08试题金融基础知识部分(xin).doc
- 2011年秋学期期中考试教学总结.doc
- 七年级2011-2012第一学期.doc
- 试讲使用教材.doc
- 二〇一二届学复习的成功经验与不足.doc
- 梅州市2008年普通高(完)中校长会议材料.doc
- 外研社初一上英语单词表.doc
- TSTIC 120083-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数字化运维服务要求.pdf
-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df
- TSTIC 120085-2023 船舶拖带服务规范.pdf
- 健身安全课件图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计划.docx
- TSTIC 120081-2023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规范.pdf
- THEBQIA 304-2024 型钢智能检测设备设计规范.pdf
- 健身房消防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