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挥发性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挥发性探讨.doc

中药挥发性探讨 INCLUDEPICTURE \d /includes/ueditor/php/upload/61831423711256.jpg \* MERGEFORMATINET  1、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其注意事项   根据挥发油成分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点,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与炮制的时间要掌握,据报道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约40%,煨或土炒等损失约20%,为此,为了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避免炮制过度对成份的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特别是芳香类药材更应注意。例如含挥发油的荆芥、薄荷、茴香、木香等。早在《雷公炮炎论》上就指出不可用火处理,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勿进火”。   水制时尽管挥发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但不宜久浸久泡,只宜“抢水洗”,否则香气溢散。如陈皮经拣选后喷水湿润铡成细丝即可。又如木香用温水洗净后沥干装入罐内,均匀地喷温开水(或洒)盖严。焖2-3 h,待焖透后取出切片,晾干即可。总之,水制此类中药材时,宜焖润。即将药材经淋湿后,堆放在一起。用洁净的湿布盖好,经常检查翻动并洒水,使之内外保持湿润一致,直至湿润透心,软度适合为度。取药按要求切片晾干即可。   在临床用药时,某些药材含挥发油过多,以至对人体有害。然又是治疗所需的有效成分,故必须除去多余部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苍术、白术均有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成分,对脾胃刺激性大,须用米泔水浸漂2-3d,沥干水,透心后切成饮片,晾干再炒炙,由于米泔水有吸附作用,再加上高热炒,受热挥发油或破坏或减少15%以上,从而除去了苍术、白术的副作用。   有时根据治疗要求须除彼挥发性成分留此挥发性成分。如麻黄生品,因含有挥发油故有解表发汗之功。若取润肺止咳平喘之功则需蜜炙。蜜炙后挥发油损耗1/2,故使发汗之力降低,而润肺平喘止咳之功增加。肉豆蔻生用有滑肠作用,需除油,故用煨法或与滑石粉共炒,以去油,减少其烈性。   根据挥发油可用蒸气蒸馏法提取原理,可以从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和叶中得到挥发油。   综上所述,含有挥发油性成分的中药,由于成分复杂,为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照疗效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炮制方法。   2、要掌握挥发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挥发性成分是一类数量巨大,结构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天然成分,包括(论文写作发表向导江编辑可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醇、醛、酮、醚、酯、羧酸等含氧基团。由十余种及至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而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理化特征。其中最常用的重要的物理常数有比重、旋光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在测定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时,因测定折光率所需样品极少、操作简便迅速,故通常多采取先测挥发油的折光度。若测定的折光率不符合规定时,其余的检查可不必进行。酸价、酯价和皂化价是指示挥发油的质量的重要的化学指标,挥发油中含有的各类成分,均因其具有的功能基而显示独特的化学性,可利用这些性质为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定性。   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特殊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特殊气味,若温度高于100℃时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因此制备挥发油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产品应装入深色瓶中,密闭塞紧,放于阴凉处保存。   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成分不同,其沸点亦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来分离取舍挥发油。常压下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300℃。挥发油多数比水轻。   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挥发油的酸碱性,如呈酸性反应表明含有游离酸或酚类的化合物;如为碱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可能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等。   氧、硫元素:可用钠熔法检识。   酚类:用含FeCl3的乙醇溶液检查挥发油乙醇液,如产生蓝、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有酚类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NH3、H2O检查挥发油,如有银镜反应,表示其中含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用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验挥发油,如产生结晶型衍生物,表示有酮或磷存在。   内酯:(论文写作发表向导江编辑可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呈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含有内酯类化合物。因此,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临床的需要进行炮制,采取“适宜”的方法,以确保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