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教学研究通讯第3期(总98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津教学研究通讯 2011年第3期 [总第98期] 第一次模拟考试情况分析 全县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实验中学、宁津镇一中、长官中学、育新中学、宁津镇三中和大赵中学六处学校调研分析考试情况,查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现将各学科的模拟考试情况分析汇总如下,仅供各学校参考。 (宁津县教研室) 语文 2011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依据2010年德州市业考语文试题和2011年业考语文复习备考会议相关要求命制,难度系数与去年德州市学业水平试题基本一致。 通过对宁津镇一中、育新中学、长官中学等六所学校考试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相对注重基础知识尤其是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巩固,但在其他内容的复习中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试卷抽样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共三大题,120分。 第一题积累与运用,共22分,平均得分在14分左右,其中失分较多的是字音字形、名著阅读、成语默写、古诗文填空、综合性学习等。其失分原因分别如下: 字音字形失分原因:学生学习不知变通,同样一个字“靡”,在《曹刿论战》中学生会读,变换了语言球境就出现读音错误,本该得分的题却失了分。名著阅读——失分原因:一是没有进行专项复习,二是缺少积累(课后名著阅读推荐中有关于鲁智深的名著片断,相关人物在《智取生辰纲》有涉及。)成语默写失分原因:“乐此不疲”出自九年级下册12课《人生》,由于平时学习、复习中忽视课内成语,测验中竟写不出这个成语。古诗文填空失分原因:平日里只背不写,或忽视对易错字的书写要求。综合性学习“任务二”失分原因:一是不能立足“汉字”这一大前提下审题,而是就题做题,不明题意;二是不明字义,“精萃”是《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之一: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任务三”失分原因:语言罗嗦,不能体现宣传语的特点。 第二题阅读,共48分。 诗词鉴赏6分,本次鉴赏侧重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平均得分2分。失分原因:一是不能对初中阶段所选李清照三篇作品(《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所代表的前期和后期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陷在其后期作品的愁苦中,一见《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便紧扣“愁”分析感情,与题旨大相径廷;二是在课内古诗词复习中,只注重了背诵与默写,对看似熟悉的押韵、韵脚等知识没有进行相关拓展。 文言文阅读12分,这一部分试题难度不大,平时复习力度又较大,所以得分较高,平均得分10分左右,失分较多的主要是16小题。 现代文阅读部分30分,平均得分22分左右。一篇课内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外现代文阅读,就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信息提炼概括能力较差,失分较多的主要是20、24小题。 作文部分共50分,平均得分在40分左右。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通过试卷反馈的信息看,前一阶段的复习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大部分学生课内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如课内文言文相关试题大都能正确解答;二是大部分学生对开放性试题不再“望而生畏”, 能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迁移,如第7小题能运用对偶、引用歌词等形式拟写宣传语,精彩纷呈;三是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如在解答课外阅读题时,能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有漏洞。从调查中了解到,这次模拟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前有进步,但仍不够牢固、扎实,知识存有明显漏洞。这一点在古诗词默写填写中表现的比较突出,虽然教师在复习中反复强调不要写错别字,还是出现了将“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濯”误写为“浊”、“涟”误写为“莲”,将“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怆”误写为“沧”、“ 涕”误写为“悌”,将“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择”误写为“则”,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那”误写为“哪”、“为”误写为“唯”等不应出现的问题,这说明一轮复习中对这些易错字的纠错未能转变成学生的有意注意。13小题要求写出论证方法,《鱼我所欲也》及议论文相关知识本是九年级刚刚学过的内容,学生解答此题却有失偏颇,只能答出一种论证方法。 2.审题不认真。从本次测试的答题情况来看,有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生泛泛审题,匆匆作答的情况。如第20小题没有审清题干中的要求“结合选文和实际”,便匆匆作答,以致文不对题。24小题,题干中“胡杨因距水远近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明确指出了答题的范围,有些学生却不能据此回扣原文;或者忽视题干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要求,大段摘抄原文。写作部分题干中对

文档评论(0)

PPT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