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王国发
学 号: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题目: 50式带式输送机
指导教师: 余云辉
2012年 3月 26日
1、文献综述(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带式输送机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1、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2、国内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
3、国内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差距
3.1 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差距
1)、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动态设计与监测是制约大型带式输送机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用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带式输送机并制订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设计中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数,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2)、可靠的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国内已大量应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来实现输送机的软起动与功率平衡,解决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当单机功率500 kW时,可控CST软起动显示出优越性。可控软起动的调节精度可达98% 以上,但价格昂贵,急需国产化。
3.2 可靠性、寿命上的差距
⑴输送带抗拉强度 我国生产的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2500 N/mm,国外为3150 N/mm。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4000 N/mm,国外为7000 N/mm。
⑵输送带接头强度 我国输送带接头强度为母带的50%~65%,国外达母带的70%~75%。
⑶托辊寿命 美国使用的新型注油托辊,其运行阻力小,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大大地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并可作为高速托辊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上,使用面广,经济效益显著。我国输送机托辊寿命为2万h,国外托辊寿命5~9万h,国产托辊寿命仅为国外产品的30%~40%。
⑷输送机减速器寿命 我国输送机减速器寿命2万h,国外减速器寿命7万h。
⑸带式输送机上下运行时可靠性差
3.3 控制系统上差距
⑴驱动方式 我国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硬齿面减速器,国外传动方式多样,如BOSS系统、CST可控传动系统等,控制精度较高。
⑵监控装置 国外输送机已采用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开发了先进的程序软件与综合电源继电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采信、处理、存储、传输、故障诊断与查询等完整自动监控系统。我国输送机仅采用了中档可编程序控制器来控制输送机的启动、正常运行、停机等工作过程。
⑶输送机保护装置 国外带式输送机除安装防止输送带跑偏、打滑、撕裂、过满堵塞、自动洒水降尘等保护装置外,近年又开发了很多新型监测装置:传动滚筒、变向滚筒及托辊组的温度监测系统;烟雾报警及自动消防灭火装置;纤维织输送带纵撕裂及接头监测系统;防爆电子输送带秤自动计量系统。这些新技术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而我国现有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灵敏性、寿命都较低。
4、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赶上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水平,需要突破7个方面的关键技术:⑴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⑵软起动与功率平衡技术;⑶中间驱动技术;⑷自动张紧技术;⑸新型高寿命高速托辊技术;⑹快速自移机尾技术;⑺高效储带技术。
4.2 提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GSM太阳能路灯联网监控系统的研究.doc
- 基于Matlab对汽车制动性分析毕业论文.ppt
- 基于PLC控制碎纸机刀片加工系统设计.doc
- 基于PLC与组态王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doc
- 基于PLC自助洗车机设计.doc
- 基于VB软件设计液体混合控制实验__系统设计.doc
- 基于web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实现.doc
- 基于单片机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制作.doc
- 基于单片机实现智能4路抢答器设计.doc
- 基于单片机无线遥控开关设计(梁进峰).ppt
- 纽约州立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pdf
- 氟尿嘧啶专着3241 fluorouracil cream3240.pdf
- 讲稿讲稿专着碘iobenguane 123 injection3517.pdf
- 案例电话传真2261uk.pdf
- 分析文凭计划bi programa del elistama dutch paper 1 hl markscheme.pdf
- 小提琴ii192二幕一场分谱-23 violin.pdf
- 详解介绍2005ifla-筑空间winners.pdf
- 已知芦苇数量天空望远镜sky amp telescope.pdf
- 内容学生xunan yan id bhp billitonmy ass 1屁股.pdf
- 门罗双脑同步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