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5.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惯用语精编及详解 61、拍马屁:向人谄媚奉承。 62、跑龙套:戏曲用语,即扮演随从或兵卒等不重要的角色。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人手下打杂。 63、碰钉子:比喻遭到阻力或遭到拒绝,目的没有达到,还受到难堪。 64、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65、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 66、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67、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68、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69、敲竹杠: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 70、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常跟“眼中钉”连用)。 71、孺子牛: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72、三不管:指几方面都不管,没人管。 73、三寸舌:指能言善辩的口才。 74、势利眼:作风势利的人。 75、试金石:比喻可*的考验人的方法,也指对事物的可*的检验方法和依据。 76、守财奴:有钱而吝啬的人。 77、耍把戏:比喻施展诡诈手段。 78、耍花招:卖弄小聪明,玩弄技巧。 79、耍贫嘴:比喻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听而唠叨地说。 80、桃花运:指男子在爱情方面的运气。  妙趣横生的短章 有人问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费里蒂克·布朗,科幻小说的特点是什么?他立即写出一篇只有二句话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二句话的确值得玩味。 趣说“逆挽诗” 曾小红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   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头,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出,石破天惊的效果。   明朝江南才子唐怕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他的《游虎丘山》就是此类诗中的名作:“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前两句写举步登山,拾级而上,语意浅俗,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登高所见,俯仰天地,使诗的境界骤然开阔,气势宏伟,堪称点晴传神之笔。   明朝另一位文坛奇才徐文长也是写“逆挽诗”的高手,有一年春天,他游览杭州来到了孤山,见一群文人在亭子里赋诗作画,饯送客人,便大模大样地走过去,这令那群人十分不悦。主持人勉强招呼说:“我等在此吟诗送客,兄台如有雅兴,不妨稍作片刻,以便求教。”说着,把一装裱精致的画卷递了过来,意思是令他为难而逐客。徐文长接过画卷一看,画题为《柳堤送别图》,画还可以,只是几首题诗太俗。主持人似笑非笑地说:“兄台定有高才,不妨一赐佳句。”徐文长也不搭理,提笔蘸墨,根据画面景物写道:“东边一棵柳树,西边一棵柳树,南边一棵柳树,北边一棵柳树。”观看的人心想一幅好端端的画卷被他糟蹋了,正待出口责备,徐文长挥笔疾书,又写下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怎能绾得行人住!”这两句具有点石成金之功,使全诗有了灵性,妙趣横生,因而成为送别诗中的绝唱。   在历代众多的“逆挽诗”中,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清朝纪晓岚的《麻雀诗》:“一窝一窝又一窝,十窝八窝千百窝。食尽皇家无限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这首诗借雀喻人,用意奇巧,是对那些尸位素餐、残民以逞的昏官贪官们的辛辣讽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性。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张国学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 14 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

文档评论(0)

精华文档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