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docVIP

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doc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jour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00年第三期(第一卷第三期) 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安红卫1 吕军杰1 姚撑民2 赵小峰2 (1 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子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泾阳县永乐店 713702; 2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西安 710003)   摘要 对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5个黄改系10个性状的配合力各有所长,但单株产量和出籽率均不及原始的黄早四。同时分别对5个黄改系可利用的性状作了综合评价,并提出要加强“自育黄改系×478及其改良系”这一杂种优势模式在陕西及华北夏玉米区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关键词 黄改系;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杂种优势模式   黄早四是我国优良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在1986年和1987年直接参加组配的玉米品种,分别占当年百万亩以上杂交种面积的16.7%和14.6%[1]。但由于80年代中期开始感染小斑病,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很难直接利用[2],随后国内玉米育种家不断对黄早四进行改良,以提高其抗小斑病的能力[3,4]。近10年陕西省用自选的黄早四改良品系(简称黄改系)组配出一批优良的玉米新品种(组合),并大面积推广[5]。本文就陕西省黄改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作了一些研究,旨在对黄改系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用陕西省自选的遗传性稳定的黄改系502、天4、武314、K12、K13及西黄改、黄早四作母本,478、Mo17、WN11和K14作父本,1997年2月在海南岛按NC-Ⅱ设计组配出28个杂交组合,1997年6月17日在位于泾阳县的陕西省种业集团育引种试验中心的试验地夏播种植。 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排列,单行区,行长5m,行距0.67m,密度5.6株/m2,3次重复。 田间调查株高和穗位高,10月5日收获5株的果穗,晾干后测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顶率,并取干籽粒测定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和出籽率。 数据分析采用陕西省玉米研究所毛建昌先生的LNT农业试验统计软件。   2 结果和分析 2.1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10个主要性状的F1基因型的均方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杂交组合间各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组合间方差是由两套亲本(黄改系和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量所组成,为进一步检验组合间各方差分量的差异,将其继续分解以分析这两个方差分量的差异性。 从表1看出,除父本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出籽率的特殊配合力外,其余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所以可根据模型Ⅰ进一步估算亲本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的相对效应,根据模型Ⅱ估算群体的遗传力。   表 1 NC-Ⅱ杂交试验及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分析 Table 1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NC-Ⅱ and characters combining ability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bility 自由度 DF 单株产量 Yield/ plant 百粒重 100 grain- weight 出籽率 Kernel Weight percentage 穗长 Ear length 秃顶率 Bear lip percentage 穗粗 Ear diameter 穗行数 Rows/ ear 行粒数 Grains/ row 株高 Plant height 穗位高 Ear height 重复间 Duplicate 2 3.089 0.303 1.111 3.277 0.245 2.914 2.350 1.941 0.739 4.538 基因型 Genotype 27 5.848** 4.22688 9.859** 8.123** 5.397** 10.173** 32.096** 2.696** 9.468** 18.305** 黄改系(P1) GCA of P1 6 7.733** 5.225** 24.003** 23.147** 14.605** 11.270** 28.278** 4.385* 9.788** 27.795** P2 的GCA GCA of P2 36.757** 11.570* 31.893** 12.605* 12.605* 7.732* 34.863** 183.944** 3.673 12.497* 33.090** P1× P2的SCA GCA of P1×P2 185.067** 2.669** 1.463 2.369* 1.938* 5.692** 8.061** 8.061** 1.970* 8.857** 12.677** 注:①*、**分别表示达0.05或0.01显著水平。 ②GCA:一般配合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