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瑞春老师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陈瑞春, 经方, 时方, 老师, 简述
众所周知,经方以其药味少、配伍精、疗效捷而深受医者的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病种的变异,经方的应用不无局限。年世所创的时方,也有其独到之处。将经方与时方合用,取两者之长,提高疗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兹就临床常用的几个合方,谈谈我们的体会。 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同属固表祛邪之剂,但前者用桂枝、芍药,均入血会,能通心脉,故调和营卫而重在和营;后者用防风、黄芪,纯走气分,专入肺经,故益气固表而重在助卫。若合而用之,则不仅合“肺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之理,有一营一卫之制,而且前方之姜、枣益胃与后方之白术健脾相伍,使营卫能自中达上,由内而外,全面贯通而恢复卫外抗邪的正常机能。因此,虚人外感而营卫俱虚者,非此合方不可。 例如,仇某,女,41岁,1995年5月12日初诊。其时气温已高达27 ,患者仍身穿棉袄,毛衣两件,戴棉帽,裹围巾,尚蜷缩恶寒,诉恶风寒以左侧为甚,曾更医多人,有用附子汤者,有用通脉四逆者,有用附桂八味者,皆乏效,年用用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诊见其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浮缓而弱。脉证合参诊为虚人外感,遂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之。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枚,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10g,炙甘草5g,川芎6g,秦艽10g。服3剂则帽除,5剂后脱棉袄,7剂后已不甚恶风寒。二诊时去秦艽再进7剂,恶风寒进一步改善,守方共进30余剂,一如常人。 2: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 芍药甘草汤为仲景和营定痛之剂,四妙散为东垣清热除湿之方,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胆合而用之,于湿热筋痹,却有相得益彰之妙。湿热下注,壅阻关节,则生痿痹。时方用苍术、薏苡仁除湿利水,用黄柏、牛膝清热行血,四味妙合,用治下肢红肿热痛之湿热痹证,堪称良方。但若湿热久蕴不攘而殃及筋脉者,则会因“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而致肢节挛急、疼痛而难以屈伸等顽固病证。此时,若能合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之法,确能起到柔筋止痉、和营定痛的作用。因此,治疗湿热伤筋之痹,须两方相配,才能达到清热除湿与舒筋定痛、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例如,徐某,男,42岁。因双手指及双踝、趾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2年,变形1年,再发并加剧关月入院。入院时症见双手指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以屈伸,早晨强硬达2-3小时,指关节变形呈梭状。右足??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落地,须扶杖而行,舌质偏红、苔黄厚腻、根部黄褐,脉弦滑数。查:血沉浸mm/h,类风湿因子(+),抗链O阴性,抗核抗体(+)。摄手指掌关节X线片示:指骨骨端肥大,骨质疏松。中医诊断:?侗浴J羰?热痹阻型。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即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丸加味投之。处方: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黄柏10g,苍术10g,苡仁20g,川牛膝15g,秦艽10g,独活10g,伸筋藤15g,海桐皮10g,稀莶草10g。服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减退,晨僵缩短至半小时,守方再进7剂。疼痛基本缓解,肿胀消失,行走活动自如,晨僵已不甚明显,舌苔亦基本退净,遂在原方中调整清热燥湿药,加用益肾壮骨之品,半月后已基本控制,血沉降至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 3:四逆散合良附丸 四逆散本为《伤寒论》主治木郁土壅而气滞至厥者,良附丸则为《良方集腋》专治肝寒犯胃而气滞作痛者。两方皆能疏肝行乞,功效相近;前者疏肝理脾,后者疏肝暧胃,两方合用,不仅增强疏肝之功,而且又充实散寒之力。如胃脘痛,病属胃而波及肝者十居其七,气郁不振则客寒易留,寒犯肝胃则气滞愈甚,且病程日久则脏腑相传,往往肝胆脾互累及而俱病,因此,两方面合用,各取所长,各尽其用,从而使药中肯綮而疗效显著。 例如,袁某,女,37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疼痛应时而作,按之痛剧,得温则减,甚则头冒冷汗,饮食难进,稍多食则饱胀不舒,手足欠温,大便时干时稀,曾服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胶囊及吗叮啉等药均疗效欠佳,舌质淡红,药品薄白,脉弦细。辨证:肝气不舒,寒邪阻滞,遂投四逆散合良附丸加味。处方:柴胡10g,佛手10g,郁金10g炒谷麦芽各10g,鸡内金10g,枳壳10g,香附10g,白芍12g,高良姜10g,炙甘草5g。服2剂后疼痛缓解,7剂则明显减累,效不更方,守方再进,共10余剂疼痛消失,后用柴芍六君子汤善后调理。 4: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桂术甘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两者皆为治疗痰饮之名剂。合而用之,则有痰饮两制之妙,痰与饮,虽同出一源,但质有稠稀之分,痰较重浊,非得风升而难以上达,饮清下流,易乘阳虚不制而上凌。两方虽同取白术以健俾升清,但前者得桂枝、茯苓,重在温阳化饮,而后者配天麻、半夏,长于熄风除痰。祛痰化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