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归属意识-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杜甫的归属意识 研究生姓名:才学娟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导师姓名:张明非 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 中文摘要 忧国忧民,坚守传统的道德理想是历来人们研究杜甫的一个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杜甫的研究也开始扩展,向着个体研究、心理心态方向发展。本文所关注的即战乱及西 南生活时期杜甫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大量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中,对“孤独”的体验频频出现,从心理学的角度 来看,无论是战乱时与家人的分离,还是华州弃官之后思念故乡,怀念朝廷,都表现出无 比寂寞的状态。而这种孤独与寂寞,缘自于心理学中所讲的缺乏归属感所致。所谓归属, 就是个人感觉自己属于某一个组织、地域和群体。而杜甫正是认为自己脱离了他所属于的 那个群体,因此表现出上述状况。对杜甫的这种心理状态,本文用“归属意识”这个名词 来概况。它不是心理学中的专有名词,而是借用了第环宁《台湾文人的归属意识及文学的 归属主题》一文中的概念。第文中的归属意识是指古代文人对道德理想的归依。而本文对 这一概念的借用,则将其内涵扩展开来,将心理学中所指的“归属”包括进来,即同时包 含了杜甫对故乡、家庭归属的需求。 杜甫的归属意识又可分为可实现的归属与不可实现的归属。实现了的归属即杜甫对家 庭的眷顾,无论是战乱时携家人避难,还是漂泊生涯中与家人甘苦与共,杜甫都表现出归 属得以实现的满足感。不可实现的归属,又分为与故乡的远隔和对朝廷的依恋。对故乡的 眷恋,具体表现为对故乡的弟妹、故乡的生活、甚至风土、气候的怀念;对朝廷的依恋, 具体表现为对君主的挂念及欲归长安的执著。生活的漂泊无定、迟暮、多病又使杜甫的归 属意识愈加强烈。 在归属意识的驱使之下,诗人貌似安宁的村居生活暗藏了情感的大幅波动。作品中的 歌与酒诗暴露了诗人内心对归属的强烈渴求。“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九日登梓州 城》)——歌与醉成了杜甫排解抑郁情绪的两种方式。“长歌”、 放歌”、“酣歌”、 高歌”、 “哀歌”、 苦歌”等表现出诗人歌时的种种情态;以酒取乐及以酒浇愁而愁绪更浓的酒诗, 使诗人在酒醉中或开心一笑,或悲哀满怀,都给了诗人情感宣泄的极好途径。而歌酒结合 I 的作品则典型代表了这类诗歌,融进了诗人深沉而浓烈的情感体验。 在身心无归的困境之中,诗人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反而努力寻求精神与生活上的解 脱。胡适《白话文学史》中称杜甫“是一个诗人,骨头里有点诗的风趣”,诗人的诙谐表 现在性格之中,同时也拿来开脱他自己。无论是戏题诗还是无戏字的幽默作品,杜甫总是 善于跳出哀伤的包围,置身其外,或自嘲或将其寄予他物。困境中的诙谐与幽默给他带来 了精神上的释放和排解。而另一种排解方式则是村居生活,这既是诗人后期的生存方式, 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说,宁静的田园生活也使身处精神困境的杜甫有所依托,暂缓了“无 归”之痛。 本文以杜甫的归属意识为研究的核心,围绕对归属意识下的情感宣泄,归属意识下所 寻求的对“无归”的补偿,对杜甫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对理解杜甫及其 诗歌作品的内涵有所裨益。 【关键词】 杜甫 归属意识 情感宣泄 补偿 II On Dufu’s Consciousness Of Belonging Postgraduate name: Cai Xuejuan Hierophant name: Zhang Mingfei professor Subject: China ancient time literature Focus: The literature of dynasty on Tang Abstract The moral ideals of the concerning about his country and people and his sticking to the tradi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emphasis on Dufu. This dissertation has extended and turned towards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st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searches. What this article care about is just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in the war and the period of Southwest. This frequently appears in momentary scheduled time large amount of the work showing individual emotion, to lonely experiencin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