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对称性”的消逝 _教育理论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对称性”的消逝 _教育理论论文 “不对称性”的消逝 _教育理论论文 ——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 摘 要:两代人之。间的“成熟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能靠教育来弥补。代际不对称性是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学校教育则产生于代际不对称性的扩大。印刷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起到了呵护作用,但电子媒介因其自身的特性消弥了代际差距,使代际不对称性加速消逝。不对称性的消逝使学校教育的合法性和内在魅力降低,这是当代学校教育多重危机的内在根源。在电子媒介时代,学校应寻找新的合法性依据,向“学习共同体”转型。 关键词:学校合法性5成熟差;不对称性;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Abstract: It is an objective fact that there is a maturity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which can only be redeemed with education. It is the asymmetry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that provides an anthropological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enlargement of the asymmetry that has evolved school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inting media has played a protective role for the asymmetry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lectronic media has eliminate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generations and made the asymmetry disappear more rapidly. However, its disappearance has lowered the legitimacy and inner magic of school education, which is the internal source of the multiple crises rooted in the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imes of eletronic media,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eek a new legitimacy foundation, transforming itself into a “learning community . Key words: school legitimacy; maturity distinction; asymmetry; printing media; electronic media 一、“成熟差”: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 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有——种天真的思想,渴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完全平等。孰不知正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或者说“不对称性”,为教育提供了人类学依据。 “教育是由前——代人对下一代人进行的。”[1]前一代人为什么能对下一代人进行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成熟差”[2],即前一代人相对于后一代人在身体、经验、知识、能力、社会性等方面的优势。成熟差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存在群体的新生成员——集体未来的惟一代表——的不成熟和掌握群体的知识和习惯的成年成员的成熟之间的对比。”[3]动物也有成熟差,但动物的成熟差与人相比要小得多,靠本能的逐步释放和年轻一代的无意识模仿就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 即使是生理上,人的代际成熟差也是非常大的。波特曼估计,标识人的独有生物特征的直立行走和言语活动,要在人出生一年之后才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是“生理性早产”[4]的动物。即使在——岁时能够直立行走并会说话,人的生存能力也无法与同龄的动物相比,没有成年人的养育,成活的可能性非常小。人在生理上的成熟差决定了一种初级形态的教育,即保育的必要性。“大多数动物的确需要喂养,但却不需要保育。保育还意味着父母要采取预防措施,使孩子不会有害地运用其能力。”[5]也就是说,单就生理层面而言,代际成熟差不仅体现在新生儿的能力匮乏上,还体现在对自己仅有的一点能力的低控制上。没有保育,新生一代就无法跨越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无法长大。 人的代际成熟差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是社会的。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