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包公审驴》学案之一.docVIP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包公审驴》学案之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通过小组交流从包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3、通过一对一交流,学习包公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的能力。 学法指导: 同学们,利用课前预习的时间完成预习案当中的练习,初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通过“一对一”、“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探究案当中的问题,达到对课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完成训练案内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 教材助读 1、背景链接: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2、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几个部分: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无奈之下他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令人叹服。当然,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又害已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容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的内容. 预习指导 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并自学由生字形成的新词,写会本课生字。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学会了什么。3、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对话,想一想:为什么会使自己感受深刻?4、找出自己读文后不懂的问题,等待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预习自测 给下列词加上拼音。 shěn àn ái dǎ kēnɡ shēnɡ mù tàn chóu hèn ( ) ( )( )( )( ) liú wǔ zūn shǒu jiū jìnɡ lǘ tào jiǎo huá ( ) ( ) ( ) ( ) ( ) 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辔头 ( ) 的驴 悉心地( ) ( )的奇案 ( )的宝贝 ( ) 的人 空荡荡的( ) ( )的小偷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细心点可别漏填呀) 1、 是 衙役们齐声答道 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2、十下 二十下 三十下 足足打了四十下 打得驴子又笨又跳 放声大叫 3、末了 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 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爱护( ) 夸奖( ) 漂亮( ) 懊恼( ) 瘦弱( ) 热闹( ) 正确( ) 明亮( ) 默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加个小标题。 ( ) ( ) ( ) ( ) 五、我的疑问或发现: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同学、老师探究。 我努力我成功,我认为我可以得到( )颗 探究案:(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一个一个地开始以下探究点任务,遇到困难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做好一对一交流。) 包公和驴有什么关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包公是一位智谋过人,断案如神的清官。(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后再来回答。) 资料链接:有趣实用的计谋 瞒天过海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逃难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格外礼遇,他把齐姜许配给重耳,让重耳享受大夫待遇。重耳在齐国六年,享尽荣华富贵,悠然自得,根本忘记了复国为君的理想。其时,齐桓公含恨去世,众公子争权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fp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