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溶栓药物中的应用_药学论文
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溶栓药物中的应用_药学论文
作者:辜转荣,潘洁, 程远方, 王蓓
【关键词】 微生物代谢产物;,,溶栓药物;,,激酶;,,,纤溶活性
随着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除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以外的其他活性物质的报道日益增多,如酶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氧化剂等,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之中溶栓药物是近年来的又一大亮点。当前血栓症[如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血栓塞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血塞性疾病患者不少于1 500万人[1],又以老年人占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已跃居人类死因的首位,发展高效特异性溶栓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溶栓药物的研究开发也相当活跃。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易于控制,产物提取工艺也较简单,因而微生物作为溶栓药物(纤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微生物药物是指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及其它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 A. Fleming发现了第1个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巨大的医疗效益促进下,各国的微生物学家就掀起了一个广泛寻找土壤中拮抗性微生物的热潮。如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 S. Waks man从近104株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疗效显著的链霉素[2],而日本科学家梅译滨夫除了发现卡那霉素等多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外,还提出了酶抑制剂的概念,开创了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新时代。所谓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极其微量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生物体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作用的一类物质。近20年来不断发现和开发成功的非抗菌性的特异性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受体拮抗剂等生理活性物质已经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体。1980~1999年微生物代谢活性生理物质的大致分布如表1[3]。作为微生物药物,其作用对象已不是简单的微生物感染或肿瘤细胞,已经迅速向其它生理活性物质拓宽。
表1 1980~1999年新微生物代谢产物活性统计(略)
2 微生物与溶栓药物的发展
溶栓酶[4]可来源于人体(如尿激酶 (UK)、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等)、动物(如腹蛇抗栓酶、蚓激酶等)、微生物等,其中微生物是溶栓药物的重要来源。从作用机理来讲微生物来源的溶栓药物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链激酶 (SK)、葡激酶 (SaK),其作用原理是先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纤溶酶则能降解构成血栓骨架的纤维蛋白,从而引起溶栓作用;另一类是纤溶酶类物质,其作用不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是直接降解血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栓,如来源于芽孢枯草杆菌的纳豆激酶 (NK),以及分别来源于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链酶菌等的纤溶活性物质。目前溶栓药物的发展不仅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筛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造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提高了溶栓药物的应用专一性。在国内外,利用微生物寻找溶栓药物依然是最佳手段,因此微生物在溶栓药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 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溶栓药物制备中的研究
3.1 链激酶 (streptokinase, SK)[5~9]链激酶来源于β-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omo-lyticus )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溶栓剂,发现于1949年,直到1958年才开始作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分子量为47~50.2 KD。SK进入血液循环后,必须与纤溶酶原 (PLG)以1∶1比例结合成 PLG-SK复合物,复合物中纤溶酶原活化位点通过三维结构的改变暴露在分子表面,这样才能激活纤溶酶原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迅速降解纤维蛋白原成小分子产物,这些降解产物不能参与血纤维网的形成过程,从而阻碍血栓形成;另一方面纤溶酶可以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引起血栓溶解。SK经应用于临床表明,优点是有效、价廉,冠状动脉开通率为58%,缺点是具有抗原性。由于天然产生的 SK抗体广为存在,在应用 SK治疗的过程中,严重的免疫反应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出血综合症,另外 SK半衰期短影响了药效的发挥。为了保证 SK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正有研究者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 SK单克隆抗体 (mAb),通过竞争性结合实验,分为6个主要的补体组,它们分别与 SK分子不同区域结合,研究其分子结构与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且已经应用于临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3.2 葡激酶 (Staphylokinase, SaK)[7,10,11]葡激酶 (Staphylokinase,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归对血虚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
- 当归抗β-淀粉样蛋白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研究_药学论文.doc
-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药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及IL_医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K2蛋白的表达_医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57kip2蛋白表达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_药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当归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_药学论文.doc
- 2025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中考四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pdf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江门市新会区名冠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音频).pdf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i音频及听力原文).pdf
- 山东省潍坊市2025年5月高三三模英语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pdf
- 人教版高一英语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原卷版2.pdf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含解析).pdf
-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pdf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英语试题(含解析).pdf
- 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