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评价_医学论文
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评价_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评价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32例骨性早期恒牙列Ⅲ类错颌病例,其中非拔牙组17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5°,拔牙组15例,年龄(14.2±1.5)岁(12.1~15.5岁),平均ANB角为-2.2°。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骨骼与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探讨拔牙与否的矫治方法对错颌畸形面部改善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Ⅲ类侧貌软组织面中份的凹陷畸形由于矫治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均得到改善。非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上颌骨后段的垂直生长为主,上切牙轴唇向倾斜,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伴有显著反时针旋转,但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例保持不变。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和下切牙轴舌向倾斜改变为主,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增加,上颌骨前后段的垂直生长基本一致,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未发生旋转改变。结论非拔牙和拔牙治疗均可改善Ⅲ类错颌的面部凹陷畸形;非拔牙矫治主要以上颌骨和上颌切牙轴的改变为主,拔牙治疗则更多通过下颌骨和下切牙轴的变化而产生疗效。
【关键词】 恒牙列早期 安氏Ⅲ类骨性错颌 拔牙矫治 非拔牙矫治
安氏Ⅲ类错颌的治疗是正畸治疗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错颌,它是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的畸形,对于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颌,采用拔牙还是非拔牙矫治技术一直是正畸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矫治后的治疗效果[1。因此对拔牙与非拔牙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对比,对正畸临床是否拔牙的设计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已经完成且治疗后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的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颌32例,分为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拔牙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2 °,疗程(16.2±2.8)月(12.4~24.5月)。非拔牙组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4.2±1.5)岁(12.1~15.5岁),平均ANB角为-2.5 °,疗程(18.2±3.2)月(15.4~28.5月)。收集病例标准:恒牙列早期Ⅲ类骨骼不调的错颌,Ⅲ类磨牙关系,ANB角-3~0 °,有轻度的牙列拥挤(0~3 mm)。颞下领关节无明显异常。所有病例未进行过早期矫治,如前牵引、颏兜等治疗。
1.2方法
1.2.1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拔牙方式为拔4个第一双尖牙或拔下颌2个第一双尖牙及上颌2个第二双尖牙。每一病例采集术前术后石膏模型,摄取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以供对比观察。所有治疗均由高年主治以上熟练正畸专科医师完成。
1.2.2头影测量方法Win Cehp 6.0头影测量软件对患者X光片进行定点、测量,所有测量工作均有一人完成。分析时首先建立颌面部测量XY分析座标系,即以过S点与SN呈7 °的平面作为X轴,过S点与X轴相垂直的线为Y轴,据此座标系测量颌面软硬组织19个项目的变化(图1)。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非拔牙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反映上下颌骨突度相对关系的ANB角比治疗前增大0.9 °(0.05),硬组织颌突角(N增加1 °(0.05),表明Ⅲ类骨性面形得到改善。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上前牙轴唇倾。Y轴角、SN角分别增大2 °和1.5 °,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下颌发生了一定程度顺时针旋转,但后前面高比(SGo/NMe)维持不变。下唇长和下唇B点厚则比治疗前增大(0.05),颏厚减小,证实了Ⅲ类错颌的下唇形态得到改善(表1,2,图2)。
2.2拔牙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拔牙治疗后SNA角比治疗前增大1.3 °,改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SNB角度比治疗前减小1.8 °。同时软组织面突角增加1.4 °,表明Ⅲ类凹陷骨性面形及软组织面形均得到改善。牙合平面(OP)没有发生显著旋转变化(Pgt0.05),上前牙轴未发生统计学改变。Y轴、SN
角度:1.SNA 2.SNB 3.ANB 4.ANS连线与SN连线夹角) 5.Go Angle(Ar连线与Go连线夹角) 6.SN/MP(SN与MP延长线夹角) 7.N连线与PosA延长线前上交角) 8.Y axis(SGn连线与X轴前下交角) 9.OP/SN(OP线与SN连线的夹角) 10.UI连线与ANS连线的后下交角) 11.LI连线与GoGn连线的后上交角) 12.面凸角(N’Sn连线与Pos’Sn延长线前上交角).
线距:1.ANS后前面高比) 5.颏厚(Pos下唇长(LL在Y轴上投影距离) 7.下唇B点厚(B平面(颌平面):为均分上下第一磨牙及第一前磨牙咬合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GVHD发生与未发生者移植物FOXP3 mRNA表达的差异性研究_医学论文.doc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依诺肝素应用_医学论文.doc
- 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上消化道粘膜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IMA与hsCRP变化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IMA与hsCRP变化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sgp130与cTnI动态变化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研究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运重建术_医学论文.doc
- 2025年诺华制药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机制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蜂群军事侦察与民用公共安全监控应用研究报告.docx
-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与运营2025年技术壁垒与突破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快消品行业数字化营销法规与合规报告.docx
- 智慧社区建设2025年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docx
-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与农村电商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国防军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优化与效果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模式下的车载娱乐系统与增值服务研究.docx
- 康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国产设备替代市场潜力与挑战应对策略分析.docx
- 2025年二手交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监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风险预警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