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医学论文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医学论文
【摘要】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在医学模式由当前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研究中医心理学意义深远。本文概述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 内经 传统文化 七情疗法
中医心理学是在医事保健活动中,以经典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情志心理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并用于指导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由竞争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对医学心理学的依赖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西方医疗心理学源于西方文化,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发掘本土的医学心理学。而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学与现代心理学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2]因此研究中医心理学对于中国人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远古至两周
远古人民主要靠巫医为人治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8226楚语下》)[3]“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内经#8226移精变气论》)即通过“祝由”的安慰、祝福,使病人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4]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暗示疗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医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萌芽时期。[5]
(二)春秋至西汉
此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黄帝内经》上。她是世界上较早运用“心理学”进行诊疗的一部著作。[6]据统计,《黄帝内经》的182个篇章中,论及医学心理学者占67.7%,[7]涉及气质性格的分类、疾病和心理的关系、诊断与心理的关系以及心理治疗,她丰富了中医心理学的内容,这个时期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形成时期。[5]
(三)东汉三国
东汉末年,作为中医发展的新高峰,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条文398条,以心理因素作为病因或主证之一有40条;涉及到有关心理现象的有88条。[8]同时期的神医华佗也善用心理疗法,史载曾用“怒胜思”治愈一太守。
(四)两晋至隋唐
这个时期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纵深发展期。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论及的心神症状达四五十种。[9]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针对“道林养性”提出了十二少,十二多,涉及到心理卫生的各个方面。[10]
(五)五代至金元
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了七情致病说。李杲认为情志不和,内伤脾胃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上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张子和提出以情胜情的疗法,所著《儒门事亲》记载了许多心理治疗的医案。朱丹溪提出六郁之说,认为七情六欲之伤会激起脏腑之火。这是中医心理学思想大发展的时期。[8]
(六)明清
明代张景岳明确提出七情致病及治疗方法,并在《类经#8226会通类》中专设“情志病”一节。清代陈士铎著《石室秘录》,提出了许多心理治疗方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堪称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9]还有些名家如龚延贤、傅青主、万全、王纶、徐迪、叶天士等。明清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七)近现代
1980年中医心理学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后[11]。1982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了中医心理学研究组。1984年,福建和江苏省分别召开了中医心理学专题讨论会。1985年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召开。1992年,中国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6年6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出版图书如王米渠《中医心理学》,聂世茂《黄帝内经心理学概要》,张子生《历代中医心理疗法验案类编》等。此时确立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这一学科。
二、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古代哲学
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就是把事物看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医里,不仅把人体的脏腑等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系统,更把疾病的诊治与地理环境、气候、四时变化和体质、性格、社会处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可以看到,中医就是一个“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今天,这个模式被重新提起,可见先人思想之深邃。
2、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表示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消长的系,认为这种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心理学也继承了这种思想,如“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等(《黄帝内经》)。
(二)儒家文化
1、仁爱思想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的仁爱之心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医的仁爱之心体现在治病救人。治病、救人和济世都是“仁术”。“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活化抗原的表达_医学论文.doc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运动及免疫功能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动物造模方法研究概况_药学论文.doc
-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smac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及其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2025甘肃金昌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63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坑内小学顶岗教师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1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招聘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聘用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招聘13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股份经济联合社招聘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专业人员1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docx
- 2025甘肃兰州宏安铁路安检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股份经济联合社招聘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专业人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docx
- 2025年度集安市边境村稳边固边公益性岗位招聘(7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贵州水投水务盘州市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录用人员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招聘护理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