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领衔基因科研团队从人大附中退学搞研究.docVIP

高中生领衔基因科研团队从人大附中退学搞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领衔基因科研团队从人大附中退学搞研究.doc

高中生领衔基因科研团队 从人大附中退学搞研究 2011-11-14 09:51:36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有678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6) 核心提示:今年19 岁的赵柏闻,原来是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 赵柏闻接受记者专访 羊城晚报讯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约访,记者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华大“神童”赵柏闻,这个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媲美为中国比尔盖茨的19岁少年一脸稚气,连连解释他并不是耍大牌,着实是因为太忙了。 一身休闲服,戴黑框眼镜,一脸学生气的赵柏闻领导着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事“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课题研究。 1、高中肄业少年领衔科研团队 今年19 岁的赵柏闻,已经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从2010 年年中开始, 他带领华大基因和国内外十几位数学、物理、天体以及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开始从事人类智力差异如何产生以及与基因的关联研究。这个项目还要持续一年多。 这个团队的组建过程带着一丝出人意料的色彩。去年年中,赵柏闻与华大基因的几名同事筹备成立该项目组,2010年6月28日《华盛顿邮报》采访报道了少年赵柏闻和他的项目,通过报道,国内外对该项目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大学教授、研究员联系上了赵柏闻,表达了加入该项目组的意愿。“当时很意外, 没想到影响力这么大。”最终,这些“请愿者”以兼职研究员、专职研究员或达成协议的方式参与进了该项目。 在这个团队里,这位高中生“小领导”扮演着三种角色。其一是协调沟通、组织联络。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以海外学者居多,赵柏闻要定期组织电话会议和网络通气会议,协调项目推进情况; 其二是处理项目合同签订工作,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其三是搞科研,负责生物信息分析,手下光博士就有4 个。 19 岁的孩子管理一个团队,能服众吗?赵柏闻轻描淡写:“大家之所以听我的,是因为项目科研经费是我申请下来的, 钱在我手里。”在赵柏闻看来,小小年纪就成为科研团队带头人并非大不了的事情。当然,团队成员们也并非“一切行动听指挥”。曾有一位在德国的科学家先斩后奏, 自己垫资十几万买了一台实验仪器, 然后找赵柏闻报销,接到消息时,赵柏闻还正在与大家讨论买与不买的问题。“当然也有人不服气我,但我自有应对办法,嘿嘿。”至于办法是什么,赵柏闻选择保密。 2、仅用一个下午破解科研难题 一名高二学生,如何进了“基因测序世界工厂”华大基因? 赵柏闻认为简单得不得了: “没什么啊, 他们想要人, 我想来,一拍即合! ”赵柏闻所言稍显夸张。作为一家民营机构, 华大基因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自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工作开始,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SARA 基因组研究、家蚕、家鸡、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等多个项目, 世界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多次以封面文章对其报道。这样一家研究院, 自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去。 其实,兴趣广泛的赵柏闻是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 该校的学生不少是学习尖子,多少有些过人之处。从初中起,赵柏闻就去了北京农科院研究所实习,但基本都在干“体力活儿”———帮忙开展生物实验。高一时,他偶然得知华大基因在做基因测序,便请求农科院的导师介绍自己到华大基因实习。高二暑假,赵柏闻从北京来到了深圳华大基因总部,在他眼里这是一段无聊的日子,带他的老师先给了他一篇关于水稻的论文,接着又给了他几本书让他学编程。他很快就掌握了编程并做完了教材中的大部分题目。 接着,没事儿干了,赵柏闻就找到院长汪建要活儿干。汪建把他“推”给了华大基因的另一个“神奇人物”李英睿,这名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才子,曾旷课到华大“打黑工”———不要工钱只干活, 后来被华大基因录用, 现在已是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随手写了一道数学+编程的题目,让赵柏闻自己去解。 赵柏闻用一个下午打草稿,晚7 时开始编程,之后改了四五遍,凌晨时分把答案交给吃完宵夜回来工作的李英睿。李英睿当场震惊,这道题是李英睿他们千人基因组项目所遇到的难题,本想打发赵柏闻一下,甚至让他的实习期“耗”在上面,熟料赵柏闻一个下午就搞掂。 看到赵柏闻如此有才, 李英睿便开始“忽悠”赵柏闻留在华大基因。已厌倦国内教育模式的赵柏闻想到可以自己赚钱自己花,就心动了。但他说,真正促使他决定放弃学业留下来, 主要是因为没做暑假作业, 没参加假期补课, 回学校“不好交代”。闻听儿子要退学,赵柏闻父母大惊之下立刻停下草原之行, 连夜奔到了深圳。赵柏闻告诉父母,若自己按部就班地上学或出国,5 年后将成为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 但若退学进入华大,5 年后将学到更多东西,积累更多经验。回想起来这些理由, 赵柏闻觉得其实更多的是在说服自己。 开明的父母同意了。从此,赵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