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吉米沙星_药学论文
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吉米沙星_药学论文
【摘要】 吉米沙星是韩国LG Life Science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它同时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提高了抗菌活性,降低耐药率。吉米沙星除了保持对革兰阴性菌的强大抗菌活性外,对包括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活性。吉米沙星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性质,组织渗透性强,能强力杀灭感染部位致病菌。它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急性鼻窦炎的良好药物。
【关键词】 吉米沙星; 氟喹诺酮; 抗菌作用; 药动学; 临床疗效
ABSTRACT Gemifloxacin is a novel, broadspectrum fluoroquinolone.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adverse effect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gemifloxacin.
KEY WORDS Gemifloxacin;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 Therapeutic effect
吉米沙星是韩国LG Life Science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1],2003年4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2006年7月在我国获得上市批准。吉米沙星是氟喹诺酮在C7位被吡咯烷取代的衍生物,是一种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它除了保持对革兰阴性菌(包括其它抗生素的耐药菌)的优秀活性外,对包括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良好的活性。
1 结构和作用机制
吉米沙星的化学结构式见图1。它独特的甲肟基显著增强了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氨基吡咯烷基提高了抗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母环活性基团与细菌双靶位强力结合形成牢固的三元复合体,环丙基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
与其它氟喹诺酮类相似,吉米沙星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某些氟喹诺酮类在高浓度时可刺激真核细胞的基因DNA分裂, 并使图1 吉米沙星的化学结构
DNA旋转酶转变为细胞毒素(如环丙沙星在644mg/L时诱导裂解),但本品即使浓度超过10000mg/L亦不能使DNA旋转酶相关的DNA裂解。吉米沙星对细菌DNA旋转酶的选择性为人的909.1倍,而环丙沙星的选择性仅为7.7倍。吉米沙星对拓扑异构酶IV的IC50值为DNA旋转酶的1/10,提示拓扑异构酶IV为主要靶位。本品对肺炎链球菌拓扑异构酶IV的IC50值为环丙沙星的1/5,显著高于环丙沙星与该酶的亲和力[2]。
2 耐药机制
早期氟喹诺酮(如环丙沙星)是通过结合并抑制拓扑异构酶IV而显示对肺炎链球菌的作用,它们的耐药性是通过细菌蛋白质中的一种亚基编码parC基因的突变而产生的。与此相反,对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同时具有抑制作用的氟喹诺酮(如吉米沙星)其耐药性则是通过gyrA基因的首先突变而产生的。这种差别具有重要意义,因为gyrA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不足parC基因发生突变频率的百分之一。因此,与早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吉米沙星不易产生耐药。
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另一个重要的遗传学特点是,parCgyrA体系中的某一基因一旦出现突变则该基因将以400倍以上的速度再次发生突变。显而易见,通过parC基因突变的细菌更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也为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铺平了道路。某些地区之所以出现对早期氟喹诺酮(如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迅速耐药的局面,很可能是由滥用这些氟喹诺酮对付呼吸道致病菌引起的。
左氧氟沙星耐药株的出现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可从突变的频率和耐药性产生途径的不同得到解释。一个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者的体内存在约1012株肺炎链球菌,如果按每个细胞分裂速率为10-9(参照环丙沙星)对左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在治疗前患者体内已存在1000个耐药株。对吉米沙星而言,只有parC和gyrA同时发生突变的肺炎链球菌才能产生耐药性,同时自发产生这2种突变的可能频率为10-18,而吉米沙星对能够同时产生这2种突变的肺炎链球菌也具有明显的活性。肺炎链球菌对吉米沙星这一独特的耐药机制在治疗肺结核(通常采用合并用药方案)中可得到有效的利用。随着其它呼吸道致病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重新考虑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吉米沙星的双靶位(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作用机制使得它可能成为复合用药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分析_医学论文.doc
- 支扩宁合剂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_药学论文.doc
- 支扩宁合剂对支气管扩张症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作用_药学论文.doc
- 支持向量回归_医学论文.doc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不同培养方式对IL_医学论文.doc
-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相关性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_医学论文.doc
- 支气管哮喘大鼠淋巴液中淋巴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干预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