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方药新用研究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_药学论文.docVIP

方药新用研究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_药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药新用研究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_药学论文 方药新用研究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_药学论文 【摘要】   对方药新用研究的历史沿革及近20年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概述,认为由于历代医家从理论、临床、实验及多学科等方面对方药新用的研究,使方药的功效、适应范围得到了拓展;此外,就如何在方药新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提出了思路及方法,认为经方和效方的文献整理和挖掘是研究的理论源泉,探索方药配伍规律是其理论研究的主轴,而临床实践是发现其新用和效用检验的必要手段,多学科协作参与进行方药物质基础研究以及引进分子生物技术是方药新用研究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 方药新用 中医药发展史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多学科研究   方药新用的研究自古以来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黄帝内经》“十三方”和汉·张仲景《伤寒论》载“113方”问世以来,历代医家通过对方药效用的不断总结、归纳、探讨、研究和拓展,促进和推动了中医方药学的发展。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现代科技及医学科学的迅猛的发展,对方药新用的研究呈现出蓬勃、活跃的良好势头。但如何继承传统方剂的效用和理论,如何拓展方药的治则范围,如何创新方药的理论思想和应用方法、并探索新的功效主治及适应范围,已成为方药研究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方药新用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就如何开展方药新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讨。   1 方药新用研究的历史沿革   追溯方剂、中药学的发展史,从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出现,已显示了方药学的萌芽。自先秦、春秋时期《黄帝内经》的诞生,其理论奠定了方剂学的基础,而《伤寒论》的问世则标志着方剂学科体系的形成。自此,对方药功用的研究成为历代医家对经方继承和发扬的主要内容之一。至晋隋唐宋时期,方剂学发展盛况空前,晋·葛洪的《肘后方》已有详细的载方论效。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共30卷,133门,载方五千三百余种,其《千金翼方》则补充了前者的不足,共30卷,189门,载方、证、论二千九百余首/条。唐·王涛的《外台秘要》共40卷载方六千余首。 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共100卷载方16 834首。宋·赵佶的《圣济总录》载方二万余首。上述众多的方书对古方功效进行整理,对主治进行分类归纳,在继承的基础上,阐幽发微,有补前人所未备,亦有独辟蹊径、创新发挥。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和流派的形成,正是对传统方药治则功效理论的发展。明清时代,方药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明代朱棣编著的《普济方》载方61 739首,为我国古代方书收载方剂数量之首。清代温病学的创建,对温热病方剂的应用和研究,使传统方剂功效理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并有所创新,如明·吴昆的《医方考》,全书六卷,收集历代常用方七百余首,按病症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等四十四类,对方药“揆之于经,酌以已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对方药的功用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清·汪昂的《古今名医方论》对众多前人古方的功效进行探讨、论证、发挥。清·《医学源流论》将经方中通阳益气、滋阴养血的“炙甘草汤”化裁,创新了滋阴养液、主治真阴欲绝的“加减复脉汤”和滋阴潜阳、主治虚风内动的“三甲复脉汤、以及滋阴熄风、主治虚风内旋的”大定风珠、滋阴生液、主治津枯便秘的“增液汤”等4张方剂,此类众多医家对经方的发挥和新用,推动了方药学的发展。20世纪初,西方医学的传入,对方药的传统功效理论注入了新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在古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拓宽了新的方药效用。陆渊雷著《伤寒今释》,“取古书之事实,释之于科学道理”,从西医药理学角度,对伤寒论方进行了新的功用阐述。民国·左季云《伤寒类方汇编》中,通过临床研究认为,仅治“太阳表虚证”的桂枝汤,尚有调和阴阳、能内能外之用,故左氏以太阳经立论,增补了以病机为营卫不和的胸腹痛、背彻痛、通身寒冷、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等12种病证。至近代,对古方新用的研究,已逐渐出现了从历史的方证对应转向方病对应、从辨证论治转向辨病论治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直至近50年来,对方药新用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临床还是在实验研究等诸多方面,获得了质的飞跃。   2 方药新用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近20年来,方药新用的研究多体现在对方剂的文献整理、理论的阐发、方剂配伍规律的新发现、药物加减后新功效的增补、药物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证实、新的药理作用的揭示、以及多学科、多途径、多技术方法对方剂功用的前瞻性探索等诸多方面,形式多样化的研究使方药新用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进展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1 理论研究   传统的理论研究,注重对古方、经方效用的整理、校勘和辑佚、对经验效方的增补,如1996年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彭怀仁主编)分11分册收方十万余首;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出版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