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_医学论文
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_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肺部感染是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常出现的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功能的消耗,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排出,减少分泌物的坠积,防止气道阻塞、肺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48例患者中3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7例死亡,死因是原发病危重或/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救治羸得了时机,但长期应用机械通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cquiredpneumomia,VAP)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比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1]。
我科在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137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有48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占总例数35.1%。通过对48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及顺利撤机的关键,通过加强对人工气道的湿化、雾化,促进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防止气道阻塞及肺不张;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给患者翻身、叩背到位,促使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因此值得护理人员重视,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脑出血并呼吸衰竭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2例,癫痫2例,重症肌无力2例。
1.2方法
1.2.1呼吸机选择及工作方式本组48例均采用美国BE760呼吸机,工作方式: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给A/C、SIMV+PSV、SPONT、ARDS者加PEEP应用,机械通气时间2d~58d,平均18d。
1.2.2VAP诊断标准[2]机械通气48h以上或撤机拔管48h内,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即诊断VAP。发热,T≥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外周血WBC>10.0×109/L或<4.0×109/L;脓性呼吸道分泌物,涂片见WBC>25个/SLP,磷状上皮细胞<10个/LP,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肺部实变体症和(或)可闻及湿罗音。
1.2.3结果本组48例患者32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机。死亡7例,原因是原发病较重、昏迷时间长,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拔除气管插管9例。
2护理
2.1呼吸道管理
2.1.1吸痰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痰液处理至关重要,吸痰管宜选用粗细适宜、多侧孔的透明硅胶管道,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造成肺不张、低氧血症,也增加对气道粘膜损伤危险。若过细,吸痰不畅。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cm~5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吸痰管硬度要适中,过硬容易损伤气管黏膜,过软易被吸扁而影响吸引。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提倡表浅吸痰法。深度吸引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每一个患者准备一套吸痰盘,吸痰盘每日更换,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用的无菌贮水瓶也要准备两个,分别供吸气管和口鼻部使用。吸痰前应高浓度氧吸入1min~2min,调节吸痰负压以80—120mmHg(10.7~16kPa)为宜。将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边旋转边吸引,直至气管、支气管内,动作一定要轻柔,每次吸痰≤15s,切忌长时间吸引,以免发生缺氧。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1min~2min后再把吸入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在吸痰时要先吸气管,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 2.1.2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靠,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导管套囊适当充气,每天常规用气囊压力计监测压力,一般充气8—12mmHg,囊内压力可达25cmH2O,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道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以防止漏气和气道分泌物进入下气道,同时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气管切开口周围纱布更换每日2—3次换药,如纱布有潮湿、污染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使用金属导管者每4h清洁内套管一次,煮沸消毒。
2.1.3气道的湿化、雾化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早期给予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影响_药学论文.doc
- 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大鼠脑出血对血肿周围胞凋亡的影响 _药学论文.doc
- 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续贯性治疗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_医学论文.doc
- 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_医学论文.doc
-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早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_医学论文.doc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旱莲草总黄酮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_药学论文.doc
- 时间分辨荧光法高通量筛选鱼肉组织中土霉素的残留量_药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