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届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提示 作文审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原创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城里人去山里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觉不觉得你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他笑着说:“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众人皆笑。 原来,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步骤及策略 步骤一:明确审题对象 本则材料可确定三个立意角度。 对象1:城里人 对象2:山里人 对象3:城里人与山里人 步骤二:找出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揣摩命题人意图 对象1:城里人 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 对象2:山里人 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 对象3:城里人与山里人 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 意图解说:根据对三个对象的关键句分析,发现城里人与山里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就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却对身边的美、自己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意图明确表现在第二段,是希望同学们就“城里人”与“山里人”这种舍近求远的心态确立自己的观点。单纯从“城里人”或“山里人”的行为出发,很难得出正确的立意。 步骤三:确定最佳立意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观点。 所谓最佳角度,首先是指在多个对象的材料中要学会根据命题人意图确定最准确的立意对象;而在单个对象的材料中学会确定最切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 (温馨提示:出现多个对象的材料作文,既可从其中某个对象的角度提取观点也可以从几个对象的关系中提取观点,而往往后者的角度较为全面。) 其次是指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行文最有把握,占有素材最多的角度。 最后才考虑立意的“新奇”与“深刻”,千万不能以“新”害“意”。 例如,这次审题有同学得出这样的观点: ①回归自然 ②选择适合的位置 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④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第①种观点明显的只从城里人的角度立意,联系材料的整体内容,就会发现命题意图主要针对的是城里人与山里人的共同心态问题,此种观点明显属于偏离题意。因此审题时要注意立意对象的准确定位,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②③种观点注意到了从“城里人”与“山里人”两者的角度立意,但没有注意从第二段的关键句揣摩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尤其没有注意“相互串串门”的含义,也偏离了题意。因此,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材料中议论、抒情等渗透命题人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 第④种观点是从“城里人”与“山里人”应该怎样做的角度来立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材料中已经有直接表达命题人意图的句子,强调的是彼此只知“隔壁家饭香”的舍近求远的心态,因此④ 只能是符合题意,而不属切合题意。因此,材料作文审题中,一定要抓住:直接表达命题人意图的关键 句,概括出最直接明了的观点,不要做过多的漫想与延伸,因为漫想与延伸的背后,有可能是对命题 意图的偏移。 二、优秀立意(标题)展示 珍惜身边的幸福 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美就在自己身边 不要舍近求远(何必舍近求远) 做好自己,又何羡乎? 围城心理 生活在别处 各有各的精彩 距离产生美 活在自己的“天堂” 彼岸,灯火阑珊 三、多个对象材料作文审题巩固 材料一:某人喂养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爱静,每天一听见“咯咯嗒”的叫声,主人便从爱唱 的那只母鸡旁捡到一枚鸡蛋,因此主人特别偏爱它,喂给它精致的饲料。一天主人从鸡笼旁边经过, 刚好看见喜静的那只母鸡正趴在鸡窝产蛋,蛋一落地,它便不声不响地离开了草窝,而那只爱唱的鸡 大摇大摆地站在蛋旁边,伸着脖子“咯咯嗒”地叫个不停。 从“某人”的角度:不能被表象迷惑,要善于观察、调查 从“爱唱的鸡”的角度: 批判不干实事却爱表现 从“爱静的鸡”的角度: ①赞扬实干精神可贵 ②批判不会表现自己 从“两鸡”的角度:既要“下蛋”(实干)又要“唱”(宣传) 材料二: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

文档评论(0)

精品ppt.wor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