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_教育理论论文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_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传统课程观和现代课程观之间具有四方面的差异。课程观的转型,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产生重要影响。实现课程观的转型,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关键词:课程观;课程观的转型;新课改
Abstract:Curriculum outlook always implies different thinking ways of curriculum, whic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peoples thinking and resolution on those substantial curriculum problem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rriculum outlook has differences in four asp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iculum outlook impos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iculum outlook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and inevitable choice of carrying out the spiri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curriculum outlook;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iculum outlook; new curriculum reform
不同的课程概念往往隐含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并导致不同的课程存在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如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的思考和解答。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对历史上两种根本不同的课程观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就它们对新课改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课程观的转型及其比较
在各式各样的课程定义中,有两类看法最为流行、最为典型。一类是把“课程”定义为“有组织的教学内容”“书面的学习计划”或“预期的学习结果”。例如,在斯宾塞(H.Spencer)的眼里,所谓“课程(curriculum)”,即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在塞勒(J.G.Saylor)看来,课程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1](12)在北美国家,课程还被广泛地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另一类是把课程定义为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包括学习的经历、历程以及从中获得的各种经验与体验。这一类看法源于杜威对教育的定义(如“教育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组与改造”“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并为其他学者所继承。例如,美国学者卡斯威尔(H.L.Caswell)、坎贝尔(D.S.Campbell)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谢泼德(Shepherd)和雷根(Ragan)以为,“课程由儿童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不间断的经验所组成”。[1](12)日本学者佐藤学也持类似的看法,“所谓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2](98)其他的课程定义大都介于上述两类看法之间。至于我国的情形,绝大多数有关教育的辞书、工具书、教材对“课程”的定义大同小异、趋近一致,基本上都是把课程界定为“教学的科目”及“功课的进程”(这里所讲的“进程”主要指教学科目或内容的学习次序与时间分配)。由于第一类课程观符合常识,易于理解和接受,加之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愿意接受这种课程观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种看法还是根深蒂固,占据着主流地位。鉴于这种情形,笔者在接下来的行文中,将第一类课程观称之为传统课程观,将第二类课程观称之为现代课程观。
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两种课程观的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作为名词使用的课程与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
无论是把课程界定为“教学的科目”“内容”,还是“学习计划”或“预期的学习结果”,事实上都是把课程当作名词来使用,而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经验”,则明显地倾向于把课程当作动词来使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英文中,“experience”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其典型的含义是“经验”“体验”“经历”或“阅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商法 第四版 配套课件.ppt
- SYT 6270-2017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固井、压裂管汇的使用与维护.doc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训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大题 (五大题型)教师版.pdf VIP
- 北大荒集团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临聘教师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估值报告书.PDF
- 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压轴题型突破课件: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pptx VIP
- TCPIA 0112—2025《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pdf
- 国家级生态农场申报表.docx VIP
-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技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