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不满足 取得成功以后,不能停下继续前进的脚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不能好高骛远 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症下药 * 江苏省北京路中学 王静 阅读下列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苏北五市联考作文试题) 你发现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雨露是免费的,春风是免费的,亲情是免费的,友情是免费的。还有意志,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梦想————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 以上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概念 解说】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 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 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 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 陷。 从本质上:材料作文 —— 讲究审题 从形式上:话题作文 —— 体现开放 ?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新材料作文 【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 ? 审题立意之 【典型引路】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了这则材料,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抓住关键词句 _____ 【例2】上海市徐汇区2006年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 节日里,都市里的人们纷纷去到向往已久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提示语: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扣住提示语言 ____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分析情感倾向 ______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揭示隐寓含义 理清对象关系 ______ 练一练 【课堂演练】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