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docVIP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只有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保护好未成年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犯罪低龄化。据公安部的报告,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 年代提前了2 至3 岁,其中14 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 岁。据广州市公安局统计,每11 名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就有1 人是中小学生。 二是犯罪团伙化。近年来,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特点是团伙成员人数多,作案分工明确,订有严格的帮规盟约,社会危害性大。据武汉市硚口区法院统计资料显示,2001 年上半年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3-8 人的团伙犯罪案件占总数的2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0%。 三是犯罪性质恶劣化。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少年犯罪多为盗窃﹑流氓等。而现在,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屡见不鲜,犯罪手段充斥着血腥与残忍,犯罪的恶劣性与残忍性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据报载,1999 年7 月北京市破获了一起抢劫杀人案,四名案犯在抢劫过程中,无论受害人是否反抗,逃走时都要捅上几刀。血淋淋的事实让人触目惊心!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首先,家庭结构残缺对孩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家庭结构残缺,造成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缺乏母爱或父爱是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据报载,天津工读学校对有不良行为少年的调查表明,父母离婚,家庭结构不全,或缺乏良好的教育的占80%以上。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影响。从溺爱到高压再到放任是许多家庭不良教育的三部曲。父母最初对孩子的爱是溺爱,“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目的是让孩子成龙成凤。当孩子长大后没有按父母的预期轨道发展,甚至犯了一点错误时,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促使父母对孩子又打又骂。此时孩子对父母就产生了对立情绪,严重的甚至离家出走,家长们技穷了,对孩子索性撒手不管。 “溺爱型”教育方式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违法道路。“高压型”教育方式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教育方式,对孩子不管不教,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被坏人利用和引诱。 再次,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父母的不良品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据湖南省少管所统计,少年犯中父母有犯罪行为的占全所少年犯总数的39.6%。(2)重分数轻品德,只要求孩子成绩好,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自私自利,甚至是违法行为也不闻不问,听之任之。(3)父母滥交朋友﹑赌友,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说话﹑办事不注意身份和场合。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是青少年犯罪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重视“尖子生”,忽视“差生”,从而打击和挫伤了大部分“差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出于追求升学率,增强竞争力,提高考试难度的需要,我国中小学课程的难度很大。由于脱离了多数青少年的实际认识能力,致使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成为中小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落后的学生动辄开除或勒令退学。流失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4 至17 岁之间,他们正处在身体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流入社会后,极易沾染恶习,在物质引诱﹑坏人教唆下走上邪路。 其次,学校只重智育和分数,忽视青少年人格﹑道德的培养,给教育工作埋下了严重的危机,其必然结果是,不仅使大部分学生成为学业的失败者,也使他们成为道德上的失败者。据报道,某中学几名“差生”在老师的冷嘲热讽下,集体逃学,以示抗议,不料学校竟无动于衷,“差生”彻底崩溃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最终演化成一个强奸﹑抢劫团伙。而那些“尖子生”由于缺乏道德素质也未必能成材。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班长,因聚众斗殴﹑致人重伤被公安局拘留后,他竟无知地问道:“为什么不让我回家?”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是暴力文化的影响。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许多电影充斥着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侠情仗义与打架斗殴的剧情,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争相模仿。据报载,河北省少管所的10

文档评论(0)

jccyyx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