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古诗鉴赏练习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古诗鉴赏练习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王之涣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2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6分)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阅读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7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分) 答:(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2分) (2)同意,“玉关情”即思念良人,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已涵括后两句的诗意,去掉更加精炼含蓄。 不同意,有了这一句,使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或:就使亲人之情上升到国家之爱,境界提升了一层。)(4分)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