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文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旧时淮河船民春节习俗 照船: 挂红: 敬大王: 贴春联: 蒸馒头: 新年用水: 挂连纸: 活船: 唱《活船歌》 * 淮河下游还有许多与水有关的风俗。在此略去不说了。 * (七)水艺术 有关淮河水文化的音乐与美术的内容很多,今天就音乐部分做简单介绍。 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有许多与水有关的题材:在淮剧、淮海戏、泗州戏、扬剧、扬州清曲、皖北一带的曲艺四句推子和四弦书等都有体现。 * 1.淮河上游的信阳民歌 信阳市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厚的存量,在风格上迥于淮河以北的河南省内各地区。 1984年5月,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歌为主体拍摄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上、下集),同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又在该台国际联播节目中再次播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录信阳民歌224首。著名的信阳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花轿到门前》、《车水歌》等。 * 2. 淮河中游的五河民歌 五河民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安徽省五河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歌宝库和我国音乐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五只小船 * 3. 淮河下游的扬州民歌 扬州民歌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结合而成。号子和小调的歌词既有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叙述,也有对艰辛生活的感叹,既有“赞古人”、“唱花名”的警句,更有对纯真爱情生活的歌颂和向往。扬州小调有流畅的旋律,规整的结构,极具艺术感染力。清代小调《春调》、《八段景》、《虞美人》等为其代表作。扬州民歌大多数以五声音阶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调式亦能见到。其民间小调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或“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其现代代表作有《拔根芦柴花》、《数鸭蛋》等。 * 淮河水文化其它方面如思想文化、方言文化、土特产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与水有关的内容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 … * 结语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淮河水文化也是这样,它书写着该区域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淮河流域人民在长期的水务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产品,而且通过对水的认识、感悟、理解和思考,产生了许多充满智慧的哲思,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构成了淮河水文化的丰厚底蕴。 * 淮河水文化是该区域人们在治理和使用水的活动中凝聚精神的显现。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情况下,水文化所体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把社会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使社会意志的整体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禹时洪水滔天,怀山襄岭,治水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大禹治水的活动得到了诸侯万国的一致拥护,从而使治水活动得以成功。在农业社会里,水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关乎社会的安定、社稷的安危,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大禹治水的精神也成为普遍推崇的社会精神,成为感召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水利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 水文化是人们对于水的理性思考和社会意识的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淮河水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和意识,进而影响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我们要利用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结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使人们乐于接受水文化的渗透,修正自己的意识和价值观,产生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认知,并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大体一致的行为规范。 * 请批评,谢谢! * (3)禹墟遗址 禹墟位于安徽蚌埠市禹会区涡淮交汇处涂山脚下的禹会村,相传是“禹会诸侯”的地方。“禹会”的村名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延续至今。禹墟的称谓在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禹墟在(涂)山西南”中得到确指,这正与蚌埠西南郊禹会村的禹墟相吻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吉怀研究员在2006年先后两次率队来到地处淮河中游的禹墟遗址进行勘探试掘,测定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等文物,以及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鬼脸形鼎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