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鳃病的诊断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水养殖鱼类鳃病的诊断及防治.doc

淡水养殖鱼类鳃病的诊断及防治 伍晓平1 伍锦明1 陈晓玲2 1.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水务局(643200) 2.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水务局童寺水务站(643213) 渔业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类鳃部疾病是最常见的鱼病之一。对鳃病的准确诊断,及时对症下药,减少渔业生产损失至关重要。根据鳃病的发病原因、流行时间、具体发病症状和鳃丝颜色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鳃病、霉菌性鳃病?、寄生虫性鳃病、营养性鳃病四大类。 细菌性鳃病 病原体:粘球菌属的鱼害粘球菌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流行时间多在4-10月,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放养密度越大、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或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镜检鳃丝无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在高倍显微镜下鳃丝可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杆菌聚集成柱状,可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方法: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1.2-1.5克/米3水体或优氯净(含有效氯56%)0.3克/米3水体等消毒剂全池遍洒消毒;同时内服抗菌药,每100千克鱼每天拌饵投喂500-1000克庆丰霉素或10~20克磺胺-2.6-二甲氧嘧啶或250克鱼服康A,连喂3~6天。 二、霉菌性鳃病? 1、病原:鳃霉菌。 2、流行情况:通过孢子与鳃直接感染,主要危害草、青、鳙鱼等,流行于5-10月。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暴发此病。 3、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4、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用生石灰450克/米3或漂白粉40克/米3水体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尤其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注入新水改良水质,每月用漂白粉1克/米3全池遍洒。 三、寄生虫性烂鳃病 1、病原体:一类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虫引起;二类?由指环虫、三代虫等单殖吸虫及中华蚤等大量寄生虫引起。 2、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春未夏初,水温为20℃左右,苗种和成鱼都可寄生。 3、症状: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粘液增多。由吸虫引起的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4、治疗方法: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克/米3水体或硫酸铜加硫酸亚铁(5:2)0.7克/米3水体全池泼洒。由吸虫引起的烂鳃病,用90%晶体敌百虫0.3-0.7克/米3水体全池泼洒,为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杀虫2-3天后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四、?营养性鳃病 1、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它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2、症状:鳃丝弯曲,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 3、防治方法: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不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维护鱼类健康。 - 1 -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