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虫生真菌生态多样性研究.pdf
生物多样性! ##$ ,!! (% ):$ ’ ( ! ! ! ! ! ! !
!#$%’()* +,-,
山西省虫生真菌生态多样性研究
李文英! 贺运春! 王建明! 张作刚! 张仙红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太谷! #$#(# % )
摘要:为探讨山西省主要植被区的虫生真菌资源区系分布特点,于 %))* ’ ## % 年连续对山西省境内芦芽山、庞泉
沟、蟒河$ 个国家级保护区的虫生真菌进行了生态多样性研究。采集的+*) 份昆虫标本中有,* 份分离出真菌,总
检出率为( - (. 。根据菌落形态、营养体、孢子等特征将 %+ 株虫生真菌初步鉴定到属,其中%%# 株已鉴定到种和
专化型,共计 %# 属 种。对各地区和各生境中真菌类群进行统计比较的结果表明,各保护区内虫生真菌物种资
源都很丰富,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生境中,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点。从菌株数量来看,从大到小依次为蟒河
(+ 株)/ 庞泉沟(+# 株)/ 芦芽山($) 株);从属的种类来看,蟒河地区(%# 属)标本中的类群略多于其他 个自然
保护区;但从属内种类多样性来看,蟒河(%( 种)明显比其他 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白僵菌(!#$%’# 011 - )、绿僵
菌(()#*’+ ’$, 011 - )等优势类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谱和小生境分布特点,中等海拔区域(%### ’ ### 2 )分离
菌株数最多,占到** . 以上,包含种类最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种类,混交林、阔叶林和溪边灌林中,虫生真菌种类
丰富,分布均匀,尤以混交林中菌株最多,共$ 株,占到$, . ,种类也最丰富,包含( 种。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生态分布,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3)$( ,3)+) - $ ! ! ! 文献标识码:4! ! ! 文章编号:%## 5 ##)+ (##$ )# % 5 ##$ 5 #*
#$%$’#(% )’*+,-’./ $0 +1.$2$+1$3- 031’ $0 .4,++ 1(.3,+ ,+-+,*+- ’1
54(16’ 7,$*’1#+
67 89:;=: ,?@ A:;BCA: ,84DE F=G:;H=: ,I?4DE IAJ;EG: ,I?4DE K=G:;?J:
-.//0 .1 20.3.,4 ,5*#36’ 20’7$/)$ 83’%9’)4 ,:#’0 $ ,5*#36’ #$#(# %
89-.,(#. :@LJMJ=LGM N=O9P0=QR JS 9:QJ2J9:JA0 SA:= =: 6ARG0CG: ,TG:UAG:JA G:N HG:C9 :GQ=J:GM :G;
QAP9 P909PO90 JS VCG:W= X9P9 NJLA29:Q9N LJ:Q=:AJA0MR SPJ2 %))* QJ ## %- ,* SA:GM 0QPG=:0 X9P9 =0JMGQ9N
SPJ2 +*) 019L=29:0- %+ 0QPG=:0 JS 9:QJ2J9:JA0 SA:= X9P9 1P9M=2=:GP=MR =N9:Q=S=9N QJ QC9 9:9P=L M9O9M
YR LCGPGLQ9P=0Q=L0 JS SPA=Q=: YJNR ,O99QGQ=O9 L9MM0 G:N 01JP90- 7: QJQGM , 019L=90 (=:LMAN=: OGP=9Q=90
G:N SJP20 )Y9MJ:=: QJ %# 9:9PG X9P9 P9LJ:=Z9N ,0CJX=: C=C N=O9P0=QR G:N C=C 9:N92=L=QR - @:QJ;
2J9:JA0 SA:= SPJ2 HG:C9 DGQ=J:GM DGQAP9 [909PO9 GP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豆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pdf
- 小金海棠总蛋白双向电泳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pdf
- 小麦(TriticumasetivumL.)杂交种下调表达的GTP结合蛋白基因TaRab的克隆与鉴定.pdf.pdf
- 小麦_玉米_玉米种植模式的高产研究.pdf
-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pdf
-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体系中G蛋白alpha、beta亚基的表达及其与抗病蛋白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pdf
- 小麦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远缘杂交的胚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和蛋白质的变化ChangesofIsozymesand.pdf
- 小麦优质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与应用.pdf
- 小麦光合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pdf
- 小麦及其近缘种WFL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