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在皮肤科应用体会.pdfVIP

《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在皮肤科应用体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问:“我是不是上火啦?药是不是太热了?要不要喝点凉药?”我说,你服热药后口不干, 说明是阴寒太盛,出泡是正气旺盛,驱邪外出的必然反应,是病邪有出路,应乘盛追击,不 能功亏一篑,“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又服3剂,口疮愈。连服一月余,花 剥苔消失,诸症皆愈。春节过后,打电话告诉我说:“虽然冬天很冷,但我今年冬天感到三 十六宫皆是春啊,再也不怕冬天了!”同时对方证的疗效赞叹不已。 按语:治完此案,有三点感触很深: (1)病家的信任,是我们临床中医师取得疗效, 赖以生存成名的基础。同时需要说明运用心理治疗和患者沟通的重要性。(2)清代伤寒名 家陈修园提出的“保胃气,存津液”,确实是对伤寒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是临床有得的见道 之言。 (3)临床要有定见,对火神派重用温热药的思考,仍然要做到方证相应。既要做到 敢用,又要不滥用。重用温热药时,加砂仁,白蔻仁等。对服温热药后出现的反应,要做到 心中有数。“药不暝眩,厥疾弗廖”,但也要注意药物的中毒反应和紧急抢救措施,以防止 医疗事故的发生。每一个病人都给我们医生上了生动的一堂课,信矣! (十四)感冒案 王某,48岁。河南偃师山化乡人,2006年9月1日就诊。自述感冒半年,久治不愈, 耗资近两千元,经朋友介绍,求治于余。症见:口干苦,头晕痛,大便难,浑身乏力,但欲 寐。舌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数。辨为三阳、少阴合病。予大柴胡、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3 剂,药后诸症减轻,口微干苦,头晕,便溏,左侧偏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沉弦。予柴胡 桂枝干姜汤合大黄附子汤3剂,药后诸症消失,痊愈。花费不足五十元,后介绍多位病人前 来就诊。由此证明,“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真实不虚! (十五)糖尿病合并心衰失治案 康某,72岁,2005年8月15日就诊。有糖尿病史,近因下肢高度浮肿,于某市医院诊 为“糖尿病合并心衰”,收治入院,腿消复肿,反复发作,乏效而出院。诊见:腿部肿裂, 黄水淋漓,少气懒言,四逆,心悸。舌淡,苔自,脉沉弦。处方如下:附子lOg,干姜lOg, 片,大枣4枚。1剂,水煎服。药后,下肢不再流黄水,但数日不大便,遂稍事加减,欲使 水煎服。服此方后,大便不仅朱通,腿部仍继续流黄水。重新服用一诊方,仍不效,病人放 弃治疗,不足一周而殁。 按语:根据六经辨证辨为少阴、太阴合病,用真武汤与附子理中合方。初服效,继服不 效,是证变而药没有及时变化,还是何故?至今不得其解,敬请恩师及中医界贤达指教为盼, 余则感激不尽! 《金匮要略》大黄螗虫丸在皮肤科应用体会 周冬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100010 大黄蟪虫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五劳虚极赢瘦, 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 105 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螗虫丸主之”。本方由大黄、黄芩、干地黄、蛾虫、水蛭、 蛴螬、虻虫、桃仁、杏仁、芍药、干漆、甘草等十二味药物组成,以白蜜和丸,酒饮服下。 具有活血破瘀、缓中补虚的功效,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临床见形体赢瘦、腹满不食、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的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证。方中人黄、螗囊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 血破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杏仁配桃仁滋润燥结;黄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诸 药合制为丸,意在峻药缓用,使祛瘀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瘀,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 本方直到现在还在临床广泛使用。学习本方的过程中,我体会其给后世的启迪有以下几 点: 一、提出因虚致瘀的病机及治则。虚劳日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致“内有干血”,出 现“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表现。即为因虚致瘀。治疗以活血破瘀为法,同时益气补虚, 以免活血破气,加重气虚。益气补虚使用白蜜、甘草,而未用黄芪、人参等补中益气之品, 以免补益太过,气机壅滞,加重瘀血。此为缓中补虚之意。 二、虫类药物的使用。方中应用大量虫类药物活血通络。后世络病学说应由此得到启发。 虚劳病程日久,久病入络,而致虚、瘀、毒。虫蚁之品搜剔经络,用于慢性疾病血瘀证疗效 较好。 后世应用大黄蟪虫丸治疗多种疾病,如皮肤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 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因侵犯神经节而产生神经痛,往往迁延日久,不易治愈, 在年老体弱者症状尤为明显。老年患者往往气血亏虚,加之在疾病初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