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雨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测评与应对策略研究.doc
1、 上海市雨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测评与应对策略研究
学生:冯沧 导师:李田 教授
上海市新建排水系统以分流制系统为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分流制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雨污混接现象,不仅增加了雨天出流污染负荷,而且容易导致旱流污水重力直排,对受纳水体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为解决上述现实问题,本论文选取浦东新区已/未进行分流改造住宅区,通过两个住宅区雨水管中旱流水样的分析对比,评价了住宅区分流改造的效果,分析了影响分流改造效果的主要原因;选择上海市三个不同年代建设的代表性分流制雨水系统进行旱流和雨天出流水质监测分析,综合运用系统服务范围内用水量数据、泵站运行数据、排放河道水位记录,通过管网水力模型模拟,结合系统水量平衡关系,评价截流设施的运行效果、估算实际的溢流量;探讨了分流制雨水系统年污染负荷及来源、影响截流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优化新建截流设施的设计和已有截流设施的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对已/未进行分流改造的住宅区雨水系统旱流水质水量的案例监测结果表明,未经分流改造的住宅区混接率为41.7%,改造后的住宅区混接率仍有22.1%,且混接污水中仍含有粪便污水,原因是污水系统的运行水位过高,导致居民住宅出户管排水不畅,造成有意识的混接,说明污水系统的能力不配套或高水位运行策略是造成雨污混接的原因之一。分流改造难以彻底消除混接现象,系统截流措施仍然必要。
在对所研究系统与周边系统和河道的水力联系进行调查判断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基础数据、系统截流量和存水量变化的平衡关系计算三个分流制系统的混接率,结果显示,花木1#系统混接率为27.1%;国顺东和嫩江系统分别为35.4%和51.7%,说明上海市分流制系统的混接情况非常严重。由于部分混接分流制系统存在没有计量的旱流溢流而无法获得真实的年排江量,本文根据不同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存在联通的系统,泵排量即为排江量;对存在联通的系统,将系统与河道间的联通概化为当量管的连接,通过估算当量连接管的特性参数、建立系统水力模型、率定并验证系统产汇流参数等步骤,计算系统全年径流量,进一步根据系统水量平衡分析,估算年重力溢流水量和年排江总量。结果表明:花木1#系统年排江量114.7万m3/a;国顺东系统年泵排量83.9万m3/a,重力溢流量39.5万m3/a,年排江总量123.4万m3/a;嫩江系统年泵排量148.9万m3/a,重力溢流量202.8万m3/a,年排江总量351.7万m3/a。
三个系统的旱流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混接程度较轻的花木1#系统旱流污水水质明显好于混接程度较重的国顺东和嫩江系统。与合流制系统旱流水质比较,混接严重的分流制雨水系统已无明显区别。
三个系统出流污染物浓度特性的分析表明,在中/小降雨排江事件中,低混接率的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水质明显好于高混接率的系统;大/暴雨、长间隔排江事件中,混接程度对雨天出流的部分水质指标有影响,主要表现在NH4+-N 和SS两个指标;大/暴雨、短间隔排江事件中,混接程度对系统雨天出流水质影响不明显。大部分排江过程中各污染物质的初期效应不明显。
对排江污染物EMC统计显示,混接程度最轻的花木1#系统排江污染物COD、SS、TP、TN、NH4+-N的EMC均值浓度分别为172mg/L、239 mg/L、1.99 mg/L、5.07 mg/L和2.74 mg/L;混接程度较重的国顺东系统COD、SS、TP、TN、NH4+-N的EMC均值浓度分别为347mg/L、529 mg/L、5.48 mg/L、16.83 mg/L和8.49 mg/L;混接程度最重的嫩江系统COD、SS、TP、TN、NH4+-N的EMC均值浓度分别为230mg/L、481mg/L、4.98 mg/L、22.90 mg/L和10.78 mg/L。
根据各系统排江污染物的年度流量加权EMC与年实测排江总水量测算,花木1# 系统TP、TN、NH4+-N、COD、SS单位面积年污染负荷分别为0.48、1.31、0.68、41.61、55.22 t/ km2﹒a;国顺东系统TP、TN、NH4+-N、COD、SS分别为2.45、10.73、6.73、137.91、193.14 t/ km2﹒a;嫩江系统分别为3.79、23.02、15.64、142.52、203.71t/ km2﹒a。各污染物的负荷明显与系统混接程度呈正相关。
通过质量平衡法初步估算,花木1#系统排江事件COD污染负荷组成的平均值,旱流、径流和管道沉积物分别占14%、38%和48%;SS污染负荷组成的平均值,旱流、径流和管道沉积物分别占4%、24%和72%。管道沉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但旱流和地表径流在COD负荷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其在SS中的占比。
从工程经济的角度考虑,对已建混接严重的分流制系统,在现阶段实施大规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