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行》学案 梁洁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通过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 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 赏析运用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的失意与苦痛。 知识点理解(学习): 知识点1:了解白居易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学法指导:知人论世 针对性训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独善其身写了一些闲适诗、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二)知识点2:赏析运用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的失意与苦痛。 学法指导:整体感知、赏析重点语段、移情入境 针对性训练: (1)、《琵琶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2)诗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3)诗篇开头的环境描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有何作用?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4)“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①急切、欣喜。②矛盾、含羞(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 (5)朗读诗篇的第二段,体会诗人描绘的琵琶演奏,其音乐旋律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从而又蕴涵着怎样的情感变化?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音乐旋律:和缓低沉、倾诉悲情——清脆圆润、急切愉快——低沉停滞、幽愁暗恨——急促高昂、激昂雄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运用大量的比喻来描摹音乐,作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为人所熟悉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体会到琵琶女的高超技巧。 (6)诗篇第二段以“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收尾,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7)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8)“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遭遇相同,情感共鸣:①出自京都。②才华出众。③落魄失意。 总结归纳。 1、读懂长篇叙事诗的方法: ①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了解诗歌的主要事件。 ②移情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解题技巧: 技巧型:①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