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271《心理学史》20146月期末考试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71《心理学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考试说明 心理学史一门关于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课程,它以历史为研究对象,向我们讲述了近现代心理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情况,重点在于介绍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它以研究“范式”进行归类,详细介绍了心理学发展进程中一些主要流派的观点和演变。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题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二:多项选择题 题型三:名词解释题 题型四:连线题 题型五:简答题 题型六:论述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导论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贯通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类现代学科体系之中,属于三门学科的中介性科学。西方心理学属于历史科学,对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描述。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涵盖原始心理观(二十万年前至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心理观(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十九世纪中叶)、科学心理观(公元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今)。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1、方法论 对具体研究方法的前提性反思,是一种哲学思辨层次上的原方法。在评价历史事实时,必须采取辩证的观点,进行多元的评价。 2、具体方法 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把历史、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坚持实证史学;采取辨证态度;注重归纳整理和比较分析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1、拓宽理论视野,增长理论见识; 2、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3、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维水平。 心理观点的起源 (一)心理观起源的条件 (二)心理观起源的时间 原始心理观起源于20万--4万年前的古人类或化石智人阶段。 (三)心理观起源的途径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的来源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为理念论的产生提供了初步的思维抽象; 挨利亚派:提出“不动不变”观点,说明理念论里的理念是不动不变的; 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流变说”,发展出理念论对现象世界的解释; 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用于解释理念的无限多样性; 苏格拉底:提供了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解释。 (二)柏拉图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1、思想源流 2、理念的界定 3、心理学思想 (1)灵魂结构理论。(2)理想国(3)回忆说。 对西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格式塔心理学关于意识经验的整体说,通过康德哲学影响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等。 4、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心理学的发展 康德的心理学思想 (一)康德心理学的思想前提 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笛卡儿(二元论) 3、霍布斯(机械论) 4、斯宾诺莎(身心平衡论) 5、洛克(白板说) 洛克在认识原则上坚持经验论反对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版,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印记。白版说趋近于唯物主义反映论,但忽略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6、莱布尼茨(单子论) 7、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8、休谟(不可知论)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的实质 1、起源: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且感觉经验是可靠的;唯理论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天赋观念、内在理性、内在的认知能力。 2、内容:经验论认为,知识的内容是人们经验的结合;唯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获得客观事物的规律。 3、真伪:经验论认为,凡是经验中没有的东西都是假知识;唯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内在理性能力把握的知识才是真实的。 4、规律:经验论主张,对规律进行经验性的归纳;唯理论认为,规律是天赋观念论的推演。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的评价 5、合理性 经验论:没有客观经验,不可能获得知识;唯理论:没有内在认知能力,不可能把握客观事物。 6、问题 经验论:没有思维活动,能否整理经验材料;唯理论:没有经验材料,能否仅凭思维规律产生新知识。 (三)康德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三种认识能力学说 1、构成认识的两种成分:知识的形式(先验要素),理性先天具有;知识的质料(感觉要素),来自经验。 2、知识的两类形式:感性的、逻辑的。 3、逻辑的两类先验要素:知性的、理性的。 在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中,有感性、知性、理性三种认识能力及其先验的知识要素。三种认识能力及其三种认识能力及其先验要素在认识活动中逐一加入并起作用。 4、先验统觉 先验统觉是康德认识论的重要命题,统觉就是人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先验统觉即指先于经验的统摄感性经验的能力,亦称为原始不变的自我意识。先验统觉使人的认识具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性,是一切认识活动的主观基础。 (四)对康德的心理学思想的评价 康德坚持知、情、意三分法。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感情和欲望(意志)三种基本心理官能。这三种官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其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