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媒体中基层官员负面形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基层官员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凸显,与基层官员有关的议题的报道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易引起争议的热点。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媒体对于基层官员形象的“污名化”再现,网络媒体对基层官员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基层官员的媒体形象。
关键词:网络媒体 基层官员 形象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研究把基层官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界定的“基层官员”指的是县处级以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这一群体数量众多,身处一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
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收集了新浪网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这一年中的有关基层官员报道共521条,每个月从1日起隔4天收集样本,即1日、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每月7天的样本,既考虑到时间上的均衡,也避免了一些重大和特殊日期给研究带来的影响。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基层官员”为主角的事件性新闻报道体裁上,故在统计之前,人为剔除了一些新闻评论类文章、非事件性报道和大量重复和无效样本,最后得到有效样本413条。
二、新浪网中基层官员媒介形象描述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基层官员负面形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图1:新浪网中基层官员负面形象报道所涉领域
(1)经济犯罪,这类报道在整个样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在413篇负面题材的报道中,这类题材的新闻报道一共是148篇,占总数的36%,说明此类问题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对基层官员形象影响最大的一类。比如《甘肃陇南国土局原局长受贿一案获刑20年》、《北京一名镇长贪污挪用1.78亿获死缓》等。
(2)工作作风,包括言语欠妥、举止不当和公款消费等。这类题材的报道一共是76篇,占负面报道总数的18%。网络时代官员的不当言行会瞬间放大成为公共事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对官员形象造成极大损害。比如《河北沧县环保局长用水煮红豆解释红色井水被免》、《陕西1名政协主席开会时睡觉被警示诫勉谈话》等。
(3)生活腐化,包括官员打人、不正当关系、艳照等。这类题材的报道共42篇,占负面报道总数的10%。比如《重庆涪陵执法局干部艳照曝光被立案调查》、《江西纪检干部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被停职》等。
(4)渎职失职,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应对不当等。这类题材的报道一共是30篇,占负面报道总数的7%。比如《河南孤儿院起火事件官员或涉嫌玩忽职守》、《广东南雄市拘留所长因在押重犯逃脱获刑1年》等。
(5)非正常死亡,包括因压力自杀、喝酒醉死、因公牺牲等。这类题材的报道一共是23篇,占负面报道总数的5%,比如《湖北随州官方认定科技局长系跳楼身亡》、《河南汝州法院庭长办公室服毒 家属称遭威胁》等。
(6)抄袭造假,包括学历、履历、政绩造假等。这类题材的报道共22篇,占负面报道总数的5%,比如《广东顺德区委书记学位被疑假》、《石家庄造假骗官书记民事纠纷涉案大楼将拍卖》等。
另外,涉及比较多的还包括暴力执法15篇,家属问题14篇,违规提拔12篇等。同时,还有部分与基层官员有关的报道存在着失实、夸大、捕风捉影等现象,对基层官员形象存在很大伤害。
从样本来看,网络媒体中有关基层官员的报道负面题材比重很大,突出叙述了一些有噱头的新闻,着重表现一些基层干部贪污受贿、生活腐化、以权谋私等不良形象,虽然只是极少数基层干部违法乱纪,但是经过媒体放大以后,就会对整个基层干部群体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导致网民对基层干部群体形象普遍存在误读。据《人民日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基层干部形象被误读的程度几何?”有54.44%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上对他们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普遍”,有20%的群众认为“普遍”,只有15.75%的网友选择“普遍”。对于“您认为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印象如何?”有60.67%的基层干部和43.67%的群众认为“低估了,过于负面”;45.28%的网友则认为“高估了,过于正面”。
新浪网中刻画的基层官员负面形象不过是极少数基层官员身上存在的问题,网络媒体中对此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得人们在接触媒介的时候容易对基层官员的形象产生偏见,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在网络拟态环境中,情感认同往往会取代理性论辩,通过网络新闻了解基层干部生态的网民更容易受到拟态环境中情感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一边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