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pdfVIP

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pdf

中医药通报2010年lO月第9卷第5期 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洪一梅‘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中医辨证分型与SLE微观指标关系的研究和中医药治疗SLE的临床研 究相继展开,不少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对SLE的疗效是确切的,尤其在增强疗效、抑制西药的毒副作 用、有效地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今笔者针对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 治疗进展 lu. 症的多以“蝴蝶斑”“鬼脸疮”“阴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2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 毒”“内伤发热”命名;出现五脏受 puserythematosus,SEE)是一种累及 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自 损时,如以心悸、气短、乏力为主症 崔小强口1认为SEE的发生与肾 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 时,命名为“心痹”、“心悸”;以咳喘 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生殖等功 与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 为主证时,命名为“肺痹”、“喘证” 能密切相关,且多数患者在疾病过程 机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临 或“咳嗽”;以胁痛为主症时,命名 中可累及肾脏,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床多见于青中年妇女,男女之比约 为“肝痹”、“胁痛”;以黄疸为主症 又可能与肾主气化、肾主水的功能有 1:9,属于难治病。西医治疗主要采 时,命名为“黄疸”;以抽搐、痉挛为 关;主张在邪热亢盛而灼伤真阴之期 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 主证时,命名为“痉证”;以多关节 用补肾清热法;在邪气耗伤真阴,阴 抑制剂、生物制剂和血浆置换等方 疼痛为主证时,命名为“痹症”;肾 损及阳,阳虚水泛之期用补肾利水 法,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同时西药的 脏受累出现全身水肿时,命名为“肾 法;在急性起病、火热亢盛,邪盛酿 某些毒副作用日趋明显,不少研究 痹”、“水肿”;本病晚期出现五脏受 毒,耗伤营阴之期以泻实祛邪为主, 表明中医辨证治疗不仅可以增强西 损,气血阴阳俱衰,则以“虚劳”“虚 兼以养阴补肾,托毒外出;久病人络, 医治疗疗效,而且在抑制西药的毒 损”命名…。目前,对于SEE病性见瘀血之证以辛润通络兼补气养阴。 副作用、有效地撤减激素用量和改 描述已达成了“正虚邪实”、“本虚 惠乃玲H1主张毒损络脉为系统性红 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 标实”、“虚实夹杂”的共识,并普遍 斑狼疮的主要病机,治宜:通畅络道, 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认为肾阴不足、邪伏阴分为本病的 化浊排毒,兼扶助正气;对于热毒偏 SLE的概况综述如下。 基本病机口】,先天禀赋不足与肾阴亏 盛者,宜清热解毒;瘀毒偏盛者,宜解 虚为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过 毒活血,或“以毒攻毒”采用有毒药 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度,阳光暴晒等为标,本虚标实而至 物如雷公藤、马钱子、虫类药物取其 近年来依其临床表现及受邪部 热毒内盛,瘀血阻络,内侵脏腑。 药力峻猛,专擅攻逐搜剔深伏于脏腑 位将其分类:以发热、皮肤红斑为主 经络间的瘀热湿浊毒邪,令其络道 木作者简介洪一梅,女,福建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读,主要研究方通、毒邪除。张晨垆3提出并简化SLE 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的微循环下的中医辨证分型为瘀热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361009) j 型和血虚型,认为SLE的基本治疗 64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ournal 万方数据

文档评论(0)

syf28516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