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的临床研究进展.pdfVIP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的临床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的临床研究进展.pdf

垦堕垫整垦堂壅查!!!i圭!旦箜兰鲞箜!!塑丛』坐塑型:些型垫!!!型:翌!坐!! ·综 述·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的I晦床研究进展 秦彦综述,谢晓红,刘恩梅△审校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重庆400014)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临床进展 DoI:lo.3969/j.issn.1673—4130.2013.10.029 文献标识码:A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3种脊灰病毒血清型(I、Ⅱ、Ⅲ的突变热点,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证明。 型)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 2.1.2疫苗株病毒基因重组除上述基因突变外,0PV发生 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但随着 变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机制为脊灰疫苗株之间的基因重组。 脊灰灭活疫苗(IPV)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研制成 据我国对重组株的分析,既有自然界野病毒与疫苗病毒的重 功及推广使用,尤其在1988年0PV被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 组,又有不同型别的疫苗株病毒的基因重组,比如I/Ⅱ之 世界卫生组织(WH0)的6大区域中已有3个区域被证实为无 间L8j,I/Ⅲ型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有报道提示,脊灰与 脊灰野病毒株区域,中国也被证实脊灰病例数减少了99%。 其他肠道病毒之间也会出现基因重组,比如肠道病毒的C 但在2000年时,从海地2例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 型[9]。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重组株多为SabinI型和Ⅲ型之间 离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至此后,0PV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 的重组。2005年,马达加斯加发现的5例脊灰病毒株之间的 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过去报道较多的是疫苗相关麻痹型脊 重组均为Ⅱ型与Ⅲ型之间的重组。1997~1999年,贵州、云南 灰(VAPP)病例,而近年来,继续使用0PV所发生的疫苗衍生AFP病例中发现的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多为Ⅱ型和Ⅲ 脊灰病毒(VDPV)所致的相关病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全球已报告多起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事件,最早发生在埃 名健康儿童中发现的重组株,均为Ⅱ型和Ⅲ型的重组株[1“。 及、海地岛,近年来发生于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地[1]。中国贵州 重组株的神经毒力通常高于疫苗株,且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省[2]、广西省[3]及台湾[41等地先后均有报道发生。现就近年来但是否高于突变株,还需要试验证明。 对VDPV相关病例的l临床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2.2与机体免疫缺陷有关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B淋巴细 l VDPV相关病例的定义 胞免疫缺陷患者,接种OPV后,由于这些患儿机体不能产生足 VDPV是指机体接种0PV后,由于疫苗病毒是减毒活疫 够的抗体反应,疫苗病毒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多次复制,这使 苗,其在体内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碱基变异,与原始Sabin疫苗得疫苗病毒更容易产生突变或重组。当排除的病毒VPl区核 株病毒相比,VPl区全基因序列的差异介于1%~15%。如果苷酸差异大于1%时,就引起了VDPV,称作免疫缺陷疫苗衍 发生大于或等于2例相关的VDPV病例时,则称为VDPV循生脊灰病毒(iVDPV)。免疫缺陷者脊灰自然感染发病率和 环(cVDPVs)。病毒基因的变异,可导致神经毒力的回复,可VDPV发病率均比正常人高,其发生率约为正常接种者的1万 引起受种者或受种者接触者发病,出现脊灰症状,导致急性迟 倍,且1岁内免疫缺陷患者是发生VDPV最危险的人群。在 Variable 缓性麻痹(AFP)口],此类患者则称为VDPV相关病例。 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中,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2 VDP

文档评论(0)

syf28516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