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杏叶类脂和衍生物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摘要).pdf
62 生 物 质 化 学 工 程 第48卷
·博士论文介绍·
银杏叶类脂和衍生物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摘要)
Prepar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Lipids and Polyprenols Derivatives from Ginkgo
Biloba L. Leaves(Abstract)
陶冉(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银杏叶类脂成分主要包括烃类、聚戊烯醇类、萜烯醇类、甾醇类等化合物,银杏叶聚戊烯醇是重要的银杏叶类脂成
分,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肝细胞再生、抑制癌细胞转移等生物活性。 本文主要研究银杏叶类脂的化学成分,聚戊
烯醇衍生物的合成以及抑菌和抗氧化作用,为银杏叶资源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利用,扩大其药理药效应用范围,以
及保健功能产品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利用分子蒸馏以及多种色谱技术对银杏叶类脂成分(结晶物、分子蒸馏轻馏分和重馏分)进行系统分离,对银杏
叶类脂轻馏分进行Py-GC-MS分析,结果:裂解后化合物中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GC含量约为23%;长链醇(酮、酯)及
二萜类化合物,GC含量约为47%;烷基酚、甾体类化合物,GC含量约为30%;从银杏叶类脂成分分离得到了15个单体
化合物,其中β-谷甾醇乙酯、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正十一烷、β-石竹烯、异植物醇、橙花叔醇、芳樟醇和松油醇是
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
2)给出聚戊烯醇同系物(C ~C )的3D-DAD-HPLC(190~232nm)光谱图,并标出了不同碳链的最大吸收波长。 对
70 120
聚戊烯醇α-终端单元的—OH基团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分别得到5 种聚戊烯醇衍生物,并对其利用光谱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得到聚戊烯基乙酸酯(GPA),得率为91%;利用格氏试剂合成正戊基溴化镁作为中间体,与聚
戊烯醇偶合反应合成正戊烷基聚戊烯(GAP),得率为90%;利用格氏试剂合成(R)-4-苄氧基-2-甲基-1-丁基溴化镁作为
中间体,与聚戊烯醇偶合反应合成聚戊烯基-3-异戊基苄醚(GPB),得率为86%;利用三氯氧磷作为磷酰化剂,在碱性条
件下将聚戊烯醇磷酰化为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GPD),得率为90%;聚戊烯基二氯磷酸酯(GPD)经过碱水解生成聚戊
烯基单磷酸酯,继而经过无机碱成盐为聚戊烯基磷酸酯二钠盐(GPP),得率为79%。
3)利用滤纸片法测定样品抑菌圈值,以及确定MIC、MBC、MFC值和FIC值等方法指标来考察银杏叶聚戊烯醇和15
种类脂成分以及5种聚戊烯醇衍生物对5种不同菌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
菌)的抑菌及协同作用,结果:橙花叔醇对4种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
均为最强;芳樟醇对黑曲霉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当β-石竹烯与银杏叶聚戊烯醇质量分数为43.42% ∶56.58%时,抗枯草
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最佳;当异植物醇与银杏叶聚戊烯醇质量分数为38.19%∶61.81%时,抗沙门氏菌协同作用最佳;聚戊
烯基二氯磷酸酯(GPD)对5种菌种的抑菌活性均为最强;当银杏叶聚戊烯醇与聚戊烯基磷酸酯二钠盐(GPP)质量分数
比为62.59%∶37.41%时,抗沙门氏菌协同作用最佳。
4)利用DPPH、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法,结合 Sigmoidal拟合曲线法求银杏叶类脂分子蒸馏轻、重馏
分不同极性馏分的IC ,评价所得各馏分的抗氧化性,结果:轻馏分中馏分2(95%石油醚/ 5%乙酸乙酯部位)在轻馏分各
50
组中抗氧化性最强;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测定法中,银杏叶聚戊烯醇的IC 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及其它各重馏分组。
50
除阳性对照组(Vc和BHT)以及聚戊烯醇组之外,重馏分中馏分5(60%石油醚/ 40%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关键词:银杏叶;类脂成分;聚戊烯醇;聚戊烯醇衍生物;抑菌;抗氧化
指导教师:孔振武(1965—),男,江苏泰兴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资源化学利用及环氧树脂高分子材料研究;E-mail:
kongzhenwu@。
·硕士论文介绍·
腰果酚改性酚醛泡沫的制备与性能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