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柿栽培历史与柿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柿栽培历史与柿文化.doc

中国柿栽培历史与柿文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仁梓 一、中国柿栽培发展历史 柿子原产东亚,我国发现250万年前的新生代已有野柿叶的化石,据报导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发现。柿子在一万年之前已被利用,栽培柿最早在中国西安出现。中国柿子栽培的历史,笔者根据柿遗迹、文物、文献资料及现存古树推断,大体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表一): 野生采集期(B.C 8000-- B.C 1000)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夏朝、商朝,人们常以狩猎、采集为生。最初柿树处于野生状态,由鸟兽传播,自生自灭,人们仅采集柿果实充饥。距今已有1万年之久的浙江省浦江上山出土的柿核,和距今6500年前的田螺山出土的柿核,这些柿核是从食物残渣混合物中清理出来的。足以证明当时柿子仅处于野生采集被食用的事实。 训化栽培期(B.C 1000-A.D 500)人们在野外采集过程中掌握了柿子脱涩方法,脱涩后风味颇佳,于是向奴隶主和帝王大臣进献。为了就近采摘,于是柿树作为奇花异木被栽植在庭园之中。这可以从《礼记.内则》中规定了柿是国君日常食用的31种美味食品之一、(梁)简文帝在《谢东宫赐柿启》中称赞柿好吃,是“甘清玉露。味重金液。”、《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韩愈在《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正如徐汝为的《荒政要览》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柿考”内所记‘三月秧黑枣,备接柿树,上户秧五畦,中户秧二畦;凡陡地内,各密栽成行;柿成做饼,以佐民食。’又记有“今三晋泽沁之间多柿,细民乾之以当粮也,中州、齐、鲁亦然”。又如朱权在《臞仙神隐》中说:“防俭饼,以栗子、红枣、胡桃、柿饼四果去核皮,于碓(石臼)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厚饼,晒干收之,以防荒俭之用。”《嵩书》[4、18]“二室之下,民多种柿,森蔚相望。戌午(A.D 1618年)大旱,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抚郡农产考略》[10]也记有“柿糠山西省人常为之。光绪戌寅(1878年)。晋省大饥。黎城县民赖柿糠全活。无一饿毙者。”因此,各地发展很快,特别是贫困的山区更为重视,这样便形成了黄河中下游为我国柿的主产地的格局。不过,此时栽培模式仍是零星栽植,相对集中,放任自流。除柿饼外,自给自足,就地销售。 园艺栽培期(A.D1980年以来)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随着物质文明、人们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追求数量、也注重品质。科技人员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化脱涩、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柿作为一种时令果品进入了市埸。在市场引导下、农民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下,果农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优良的甜柿品种得到长足发展,不良的涩柿品种将逐步被淘汰;柿产区有了新的变化,沿海各省发展迅速,如广西由原来排名在第十位跃居全国之首。在栽培技术方面正在改变传统的只种不管、放任自流的栽培模式改为园艺栽培模式,集约化商品生产基地不断出现,生产出商品性强的优质柿子供应国内外市埸。 二、柿文化发展概况 1、“天穹之花”的柿蒂纹 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往往以图画来表达感情,图腾和纹饰代表了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柿蒂纹是古代装饰纹样的一种,早在3千年之前已有应用,它兴起于战国之前,流行于汉代,是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仍有应用的(表2)。柿蒂纹具有深奥的文化内涵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到了A.D700年以来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大诗人张藉、韩愈、郑谷、皮日休、陆游、李白、杜甫、张仲殊、陈泪、欧阳修、张蕴、韩维、苏轼、孔平仲、唐寅等大诗人,都有美丽的诗篇留下。普通百姓,则以习俗、艺术品或俚语来表达意愿。.如老北京和旧时江南岁时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要用掺有枣、栗、龙眼、柿饼的金银米(大米和小米)做成的年饭上供,用柏树枝、柿子(或柿饼)与金桔一起放入一个盘子中,组合成吉祥品置于堂前茶几上,借其谐音,谓之“百事大吉”。在旧时婚俗中,柿也是必备的祥果之一,表示婚后“事事如意”。匠人精心制作手头用品如茶壶、如意及其他巧小的日用品,或以顺口溜、谚语形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传授与柿子相关的农业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在讲述柿子能救荒特点的有 “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板栗柿子是铁树,稳收稳打渡荒年”;传授柿树种植方面的经验:如“岗地柿,洼地柳,枣树栽到沙窝里”; “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讲述柿果的成熟时间及采摘时间:如 “七月石榴正开口,八月菱角舞刀枪,九月山上采黄柿”;“立秋核桃白露枣,寒露柿子穿红袄”;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旱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