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炳文及《云峰集》版本述略
孟德宏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摘要:
作为元代颇有影响的理学家与教育家,胡炳文代表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命运:
而且,其所生活的地域是文化非常发达的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婺源地区,这一地区不
仅是朱熹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同时,元代文学的发
展与理学的联系非常密切,作为有文集传世的胡炳文就位于二者的交叉点上。因此,
对胡炳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元代的相关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把握。
本文对胡炳文的身世及《云峰集》版本情况作了初步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
这位理学家做出基本的梳理,以有利于上述学术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胡炳文 《云峰集》 版本
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考川人,生于宋淳祜十年庚戌(公元1250年)
三月十五日,卒于元统元年癸酉(公元1333年)九月十三同,集贤院谥“文通先生。
(《云峰胡先生行状》)《元史儒学传》1中有载,其文如下:
胡炳交,字仲虎,亦以《易》名家,做《易本义通释》,而于朱熹所著四书用力
尤深.余干饶鲁之学本出于朱熹,而其为说多与熹抵牾。炳文深正其非,做《四书
通》,凡辞异而理同者合而为一,之辞同而理异者析而辨之,往往发其未尽之蕴。东
南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云峰先生.炳文尝用荐者,署明经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
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元史》中胡炳文的传附于胡一桂之后。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钦
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在对胡炳文所著《周易本义通释》时有如下论述:
炳文字伸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
赴.Ⅸ元史儒学传》附载其父一桂传中.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所谓笃学朱子之学者
也。
在这里,四库馆臣认为胡一桂与胡炳文在《元史》中附于一处,所以为父子关系。
那么,元史》有没有可能发生错误呢?清代汪辉祖作元史本证》3中有这样的论述:
若明初史臣,既无欧宋之才,而迫于时日,潦草塞责;兼以为国语藩译,尤非
南士所解.或一人而分两传,或两人而扣一篇,前后倒置,黑白混淆,谬妄相沿,
1‘元史--A九列传七六商务印书馆 1958年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捉要 中华书局 1965年
3‘--十殴变研究资辩丛刊 中华书局 1984年
36
更仆难数。而四百年来,未有著书以规其过者,讵非艺林之阕事与?
从上述结论看来,《元史》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通阅胡炳文和胡一桂的《元史》本传,作者并未指出二人为父子,只是说
乃为“同郡”。所以我们认为四库馆臣把胡一桂和胡炳文确认为父子关系可疑。
《全元文》‘考证胡一桂生于宋淳祜九年己酉(公元1249年),和胡炳文生年宋淳祜
十年庚戌(公元1250年)仅差一年,所以理论上二人无法成为父子;同时,在国家图
书馆藏《云峰胡先生文集》(号码:431)中所附资料来看,胡炳文的身世交代得是颇为
清楚的。其《云峰胡先生行状》全文如下:
先生名炳丈,字仲虎,号云峰.行振二世,居徽州之婺源考川.始祖讳昌翼,
出大唐,幼遭世变,寄姓于胡,因籍焉。以明经登进士第,义不仕。后有曰伸者,
官国子司业,与同郡内翰汪藻齐名。元符太学所谓江南二宝是也.又有日仅曰侃曰
捐日持者,皆兄弟,联登进士,当时所谓磐水十年三进士,藏云八世五登科是也.
自是,有以学行推选为乡校正讳允济者,为先生曾祖;又有讳师夔者为先生祖;讳
斗元,字声远,师朱文公从孙小翁,得《书》《说》《易》学之传.肥遁翁于家道淑
诸人,从游三百,卒谥孝善,为先生父.故徽州之胡姓虽多闻,而独考川之宗称明
经胡氏,自有来矣。先生生宋理宗宋淳祜十年庚戌三月十五日,自幼聪颖.至六岁
即涉猎经史,十六七笃志圣学,昼夜不辍。父母恐其成疾,止之。每俟亲寝,定潜
以衣被蔽窗隙,默然诵达旦,日以为常.尝病世之学者名家专门于朱子取舍私塾《易》
《诗》之说大相抵牾,故力正其非,合各家之注作《四书通》,凡辞异而理同者合而
一之,辞同而旨异者析而辨之。往往发其未尽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