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235
异常状态,结合西医各项检查结果,排除了其它因素造成的高热,故推测患儿属于大肠菌群失调。
参考全身热代谢图,患者全身热源集中在结肠,并见手足阳明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太阴脾经经络热
源,两肺热源对称均匀,大脑、肝脾脏都未见异常热源分布,更加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调的推断。值
得关注的是,结肠热正是沿着中医经络向外辐射,特别是足阳明胃经及足三里等穴位,表现出异常
条形或点状热源,更加佐证了病位在消化系统的推断。正如《素问·调经论》云:“上焦不行,下脘
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从临床角度分析患者的病程,患者初期外感风寒邪气,因
为过早使用苦寒之品,邪气内陷,热结于阳明,属于中医的阳明腑实证,虽无明显腹胀,只说明气
滞并不明显,故用《伤寒论》大承气汤去厚朴枳实,加甘草防药性之峻烈。因为辨证准确,药到病
祛。之后应用中药调理肠胃,巩固疗效,以防复发。但患者家属急于回家,未能续治,颇感遗憾。
费伯雄治疗燥证经验探要
孙莹,杨梅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费伯雄对燥证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他在‘医醇媵义》中,根据导致燥症的种种原因和燥证易
发的不同部位,以及对凉燥、温燥及内燥不同性质的认识,把燥证分为肺燥、心燥、肝燥、肾燥等多个证候,自制
多首治燥验方.其立法严谨,颇切临床,体现费氏和法缓治的学术思想,润燥而护卫正气.由于其言简意赅,不易
被读者所领会,故从三个方面加以阐发归类,提其要领.
关键词:名医经验;燥证:‘医醇媵义》:费伯雄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武进孟河人,为孟河医派奠基人。在学术上主张和缓醇正,
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临床造诣颇高。著有《医醇》二十四卷,不幸毁于战火,
现存著作有《医醇腾义》、《医方考》及其后人所辑医案。现将费氏对燥证的辨证论治特点总结如下:
l燥证的病因病机
1.1燥证病因 ·
燥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一,其致病,或由外感,或由内生,各有所伤。在《内经》
中曾提出,“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的说法,但并未大畅其说,以致“世俗相沿,误以湿
病为燥病,解者亦竟以燥病为湿病”,对燥的说法全然误解。直至西昌喻氏,著有《医门法律·秋燥
论》一篇,才将《内经》中的“秋伤于湿”改为“秋伤于燥”,可谓是独具慧眼。费氏承先贤之论,
但并不泥古,多有真知灼见,对喻氏篇中谓“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生凉,凉生而热解,渐至
大凉,而燥令乃行焉。”的说法提出异议。并认为“秋日燥热,言暴及干”,此时燥当属阳邪,因而
费氏有此感叹,岂能一味凉释!喻氏只论述了“凉燥”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费氏首次提出了“温燥”
的概念。同时,对喻氏的“秋不分不燥”的理论亦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不符合四序流行和六气变更
的实际规律,秋分之前的四十五天也可感受燥而为病。并首次提出了温燥和凉燥之分,后世治燥多
沿用此法,其贡献不可谓不大矣!因此,秋燥必有凉与热两性之分,治燥也当分两性,如果遗漏一
边,则会引起偏差,二者当要兼顾。但仅以外燥病因论之,则论述未为全也,费氏并未忽略内燥病
因的存在,还提出血虚生燥的内燥病因,并在其消渴症中的阴虚可生燥热中有所体现。
1.2燥证病机
对关于燥证病机,各医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内经》谓“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认为燥
作者简介:孙莹(1980一),女,云南中医学院在校研究生,所学专业:中医诊断学。
236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为阴,其性凉,多干象。金·刘完素则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然费氏谓:“燥
者干也.对湿言之也。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
用,兼此一义,方见燥字圆相。”并认为“秋伤于燥”,燥病乃感受秋之本气所致并有凉温之分,即
温燥或凉燥,两种病症皆属新感温病,时秋季正值燥金当令,在人体肺属燥金,故天之燥气内应于
肺,而且大气通于肺卫与皮毛,故本病初起当先伤肺卫,但无论其性温凉,其在肺卫不解,势必内
传,则入里化热而损及其他脏腑。诚然燥证多易发于秋季,春季次之,但在某些特异的地区四季皆
可发,例如西北部或是高原地区,由于此地气候干燥,少雨,也增加了患燥病的机率。
2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27001 2022版内审全套资料(内审计划+检查表+审核报告等).doc
- fidic99版新红皮书中英文双语对照版.docx VIP
- 钢板弹簧设计计算程序Ver1.0-20070405.xls VIP
- 区块链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规划.pptx VIP
-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1).doc VIP
- 读本低年级 第2讲《一心跟着共产党》第二课时《党和人民心连心》教学课件.pptx VIP
- 数控车床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WPS Office办公应用案例教程》教学课件 项目8 WPS Office App文档的基本应用.ppt VIP
- 《WPS Office办公应用案例教程》教学课件 项目9 WPS Office App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应用.ppt VIP
- 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