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无为县四校2013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 (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雅俗共赏早已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文艺史上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C.雅俗共赏的作品内容上具有生动活泼、大雅若俗的特点,形式上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
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是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当前的确有一些曲艺作品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陷入了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淖。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能传递给观众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大师侯宝林、周柏春等学习,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汕头市语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一)(2015.1.30).doc
- 2015年四川大学考古学通论考研试题.pdf
- 201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 2015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doc
- 2015全国课标区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解析.doc
- 2015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苏教国标版.doc
- 2015体育单招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 2015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 2015鹰山中学七年级上期数学期末试卷.doc
- 22015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
- 2015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doc
- 2015年8月国新办东盟贸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中英对照+东盟英文简介+相关词汇.doc
- 2015年11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 2015年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三.doc
- 2015下载_初中英语_牛津版_七年级下_期末考试_试卷(含答案).doc
- 2015长宁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doc
- 4352-M大酒店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制度113456195.doc
- 22015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
- 417430$xtifk$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高三年级2015-2015学年材料力学期末试卷2.doc
文档评论(0)